雨季過后,天氣一天比一天燥熱起來。沒有空調(diào)風扇,三個人熱的胃口都差了很多。
秦清便想著多腌一些開胃的小涼菜來吃,地里的糧食也快成熟了,等忙著豐收的時候,沒空做飯的時候,也可以將就著吃些腌的咸菜,既開胃又便捷。
等秦清準備動手做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空間里的鹽不多了。
怎么辦?這里靠海,還愁沒鹽吃嗎。于是,秦清查了一晚上的資料,學習制鹽的方法。
第二天一早,秦清便收拾了一下,準備去往海邊。
“不行,你腳傷還沒好利索,你在家等著,我和卓言去弄海鮮就行?!背宦犌厍逵忠ズ_叄苯泳芙^了。
“我不是要去弄海鮮吃,是存的鹽不多了,要想些辦法制些鹽出來?!?br/>
“我之前倒是去過鹽場,看過他們怎么曬鹽的,不過我們那里曬出來的鹽,都比較粗糙,不像你帶來的這些鹽這樣又白又細?!?br/>
“這倒沒關(guān)系,能吃就行?!鼻厍逯莱f的是古代那種曬制的粗鹽,再經(jīng)過溶解,過濾,蒸發(fā)便可以做成精鹽,雖然不能和現(xiàn)代的精鹽相比,但是吃的話不影響了。
到了海邊,剛好趕上退潮,觀察了海水漲潮時的位置,便讓楚卓言帶了工具自己在附近趕海,而秦清和楚墨兩人則拿了鏟子在漲潮的地方挖了一個半米多深,五六米寬的深坑,又在潮水剛好到達和無法到達的地方又分別挖了兩個差不多大小的深坑。
挖完坑,今天的工作也就基本告一段落了,等漲潮后,海水就會涌入前兩個坑,等明天海水被太陽曬一天后,將剩余的海水和泥沙轉(zhuǎn)移到第三個坑中。接下來幾天,基本重復同樣的工作,第三個坑中便會析出大量的粗鹽顆粒來。
有楚墨這個算是見識過真實曬鹽場的“經(jīng)驗工”,再搭配上秦清這個研究了一晚上制鹽技術(shù)的“理論工”,兩人共同合作,粗鹽的曬制算是相當順利了,用了七八天的時間,他們便得到了不少的粗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