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夢魘幽冥
“小公子,這兩個人頭該如何處理?”
一處陰暗之地,趙阿大與阿三走了出來。
兩人雖然并未與王禪同行,但知道王禪一定會出來,所以就在這附近等著王禪。
“你們已經(jīng)看過此二棵人頭,認不認得出是不是那日伍府的青衣使者?”
王禪雖然剛才在公子山別院已經(jīng)十分肯定,但事后他還需進行確認。
“不錯,就是那兩人,阿三跟蹤過,不會有錯?!?br/>
趙阿大十分肯定的回答王禪。
“那你們有沒有看過人頭,是在死去之后割下,還是還沒死時割下的?!?br/>
王禪對此十分關(guān)心,因為這關(guān)鍵到他的判斷。
若是死了之后割下的,那么說明此兩人該進了公子府并未有其它動作,而是被公子波害死,再害下頭額,這就可以證明這兩人是公子波指派。
而若是在打斗中被捕或受傷而割下的,這就又另當別論了。
說明此兩人去公子波府,別有企圖,是因不敵公子波府上之人而被囚住,再被割下個人頭的。
可問題同樣讓王禪頭疼。
若此二人去公子波府是圖行不軌之事,或者因為他們已察覺到被人跟蹤,故意想嫁禍公子波,那公子波為何不留下此二人,而是直接割下頭額呢?
由此可見這兩人是若不是公子波指派,那么公子波定然也清楚是誰指派的,所以他沒有必要留著活口。
“不是死后割下的,以我兄弟兩多年捕獵的經(jīng)驗可以肯定。
若人死后血液已經(jīng)停滯,再割掉頭顱,頸部的血會十分沾稠。
而這兩人的頸部血脈卻是擴張開來,說明是在活著的時候割下的。
血該濺出很多,以至于兩人頭顱上臉色都十分蒼白,沒有多少血,而且傷口上的血也并不黏稠,傷口也并不整齊。”
還是趙阿大在回答。
王禪也不懷疑,十分信任,對于兄弟二人的理由,他也是十分清楚的。
王禪繼續(xù)問道:“阿三,是你跟蹤此二人的,他們是如何進的大公子府?”
趙阿三畢竟年歲要小一些,聽王禪一問,卻不知道王禪想知道什么。
“阿三,小公子的意思是問你,他們是從正門堂而皇之進去的,還是偷偷摸摸翻墻進去的?”
趙阿大一時性急,也在提醒著趙阿三。
阿三這才醒悟過來,知道王禪所問何意。
“昨夜他們偷偷摸摸躍墻而進的。
趙伯只交待我盯著他們的去向,所以我知道知道進了府宅,弄清是誰的府邸就回去向趙伯匯報了,并沒有跟進去。
所以不知道他們是進去做什么,還請小公子原諒?!?br/>
阿三有些膽怯,知道王禪十分聰明,而且他并沒有把事情辦完全,所以說話也還是有些吞吐。
“無妨,只要知道他們進了公子波府,你就已經(jīng)完成的很好了,阿三哥不必擔心,至于進了公子波府,他們做了什么,這就不需要你管了。我也不關(guān)心,總之不會是什么好事情?!?br/>
王禪雖然如此說來,但心里還是沒有底。
這兩人身份讓人懷疑,所以他們不走正門,該也正常。
但躍進公子波府后,只是嫁禍還是別有用意,就很難判定了。
但有一點王禪可以肯定,要殺死這兩個青衣人,再割下頭顱并不容易。
而且就是今天趙伯與他說過三十年前,公子僚與其兩個兄弟爭位之事,趙伯說過,那兩個兄弟手段不一,十分下作。
他們分別請了“夢魘”與“幽冥”兩個殺手組織里的高手,欲圖行刺公子僚。
而當時趙伯直接使了天問九式,這說明當時那兩個殺手武技十分高超。
若不然以趙伯的武技,根本就用不著使用天問九式。
王禪自習天問九式來,只演式過一次給墨翟看過。
其次就是在伍府使了第一招天問九式,而且只是使了這一招中的半式而已,并未使全。
而當時范蠡就已身中四劍氣而跌地。
那么能殺死兩個青衣人,自然不可能是公子波。
在伍府的時候他知道這兩個青衣人雖然比自己的武技還差得遠了。
但此二人合擊該是威力十足,所以公子波府里一定藏著高手,才能斬下此二人頭顱。
至于會不會就是夢魘與幽冥的殺手,這有待證實。
王禪在思索,想著公子山與公子波還有公子夫并,會不會也學著當年的手段,一個請了趙伯這樣的高手,兩人卻請了夢魘與幽冥殺手組織的人,以備奪位之需。
“小公子,那這兩個頭顱怎么辦?”
趙阿大還是問著王禪。
若是普通人,他們或許要么早就埋了,要么找個荒野之地丟了,第二天自然會被野狗啃得面目全非。
趙阿大問的意思自然是怕王禪還會有用,因為是公子波送王禪的禮物。
而王禪都能通過普通做著出人意表之事,所以他們也不敢自作主張。
“找個地方埋了吧,都是江湖兒女,死無全尸已經(jīng)很悲慘了,若是丟到荒郊野外,實在就有些不通人情了?!?br/>
王禪伸了個懶腰,活動一下筋骨。
“小公子,難道這兩個人頭沒有用了,那吳王大公子波為何還要送給小公子?”
趙阿大也有些疑惑,所以直接問起。
“阿大,公子波其實并非想送我兩個人頭,而是想用這兩個人頭挑起風波。
所以此時大家都已知道,并沒有真憑實據(jù),他縱然想構(gòu)陷誰都沒有意義。
而且公子山與公子夫差對這兩個人頭毫無懼意。
并且公子波顯然沒有想到我能把他精心設(shè)計的陰謀破解,讓大家由此十分反感,甚至惡心于他如此下作之舉。
所以公子波若再執(zhí)著拿這兩個死人頭說事,只會適得其反。
而公子波并非如此愚笨之人,這兩人也是枉死了,并沒有起一分作用。
而且真正指派之人,怕也失望,也心安了。
至于我呢,此時對這兩人更不感興趣了,因為我想知道的都已經(jīng)知道了?!?br/>
“小公子,這兩人曾與伍府公子伍封有過接觸,在出了伍府后在大街之上,雖然并沒有交集,但此兩人與伍封擦肩而過,對望一眼,至于細微之處,屬下也沒有看清楚,離得有些遠?!?br/>
阿三還是提心吊膽的把這兩人與伍封見過的事說清楚。
王禪一驚,臉上一笑問道:“他們沒有講話嗎?”
“沒有?”
阿三怯生生的還是如實回答。
王禪此時到又有了興趣,卻是再次看著遠方,揮了揮手。
趙家二兄弟也不知何故,也不敢問。
“聽阿三哥講,這兩人這幾日都沒有接觸過其它人嗎?”
“這兩人那日一出伍府就直奔官驛里,只與伍封相遇過。這三日都未出門。昨夜出門,屬下才跟跟蹤而至?!?br/>
趙阿三說完,這才松了一口氣。
知道這些細節(jié)對王禪必然有用,所以也在慢慢適應(yīng)王禪這種跳躍式的思考方式.
“哦,這到是有意思了,謝謝阿三哥,以后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jié)。
那日伍子壽宴,伍封一直迎接客人,當然見過此兩人。
我記得他當時就坐在此兩個青衣人身邊,也就是我們的對面。
若說三人在街上遇見,連招呼都不打,這不該是一個有禮數(shù)的權(quán)貴之家公子該做的事。
所以他們不打招呼,反而說明他們關(guān)系并不一般,之所以不打招呼,就是防著像我一樣的有心人。
唉,真是棋差一招呀!“
王禪還是對著兩個屬下把自己的想法說出,這意在提醒兩人以后做事,就該細心。
若是忽視了,那還真的讓王禪判斷失誤,可如此一來,事情就越來越復雜了。
這兩個青衣人之所以能坐上第一排之位,這個自然都是伍子安排的。
目的就是要讓兩人出場,從而引起王禪誤會。
而夫差公子卻直接告訴此二人是公子山的人,說明夫差其實并不知道內(nèi)情。
若說知道內(nèi)情是還故意提醒王禪,那說明夫差當時也想借這兩人陌生的黑衣人來試探王禪,從而借王禪來打壓公子山。
這正是連環(huán)計,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而這背后之人,完全有可能就是伍子胥。
現(xiàn)在又引入公子波府邸,讓兩個無足輕重的青衣人,成為一個禍根,把三個公子竄在一起,讓三人互相猜測。
如此心計,當也讓王禪佩服。
“你們回去吧,我看我那位朋友快等得不耐煩了,我這就去會會?!?br/>
王禪說完,一躍身就竄了出去,人在一瞬間消失在黑夜里。
趙家兄弟二人一看,其實那遠處他們也看不出有什么人,但是王禪卻已能察覺,心里也是不得不佩服萬分。
兄弟兩卻也提著食盒向郊外奔去。
……
……
這里是吳都唯一一座山(虎丘劍池,不過現(xiàn)在吳王闔閭還沒死呢。),但王禪白天還從來沒有來過,夜里卻已是第二次了。
同樣一塊巨石,旁邊的小池水依然明亮,而且波光粼粼。
上一次王禪是從太宰府追出,這一次雖然也是追著黑衣人來此。
但情勢已完全不一樣了。
這一次他知道黑衣人是誰,而上一次卻并不認識眼前的墨翟。
“小子,你的事挺多,我都等了老半天,你才跟來。”
“是呀,誰叫我總是遇到一些難纏的對手,搞得神神秘秘的。”
王禪說完,就地躺在巨石之上,看著圓圓的月亮已經(jīng)升到半空。
“你如此悠閑,就不問我為何引你來此?”
“我需要問嗎?這幾天你人都看不見,我問了又有何用。你明明知道趙伯是你師兄,你刺傷趙伯連看都不來看他一眼,想來你已經(jīng)忘了自己師出何門何派了?!?br/>
王禪不是不想知道,卻總是從另一個方面讓別人主動說起。
墨翟一聽,心里也有愧意。
“我有要事回了一趟衛(wèi)國,所以沒有打擾趙伯,想來師兄也不會計較于此?!?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