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高下之分
趙阿大先一步,為來客拉開了小院之門。
門外站著公子夫差,一臉怒意,卻還是忍著不語。
而后面則站著孫武將軍。
兩人都是一身軍裝。而夫差公子手中卻持著一根吳鉤。
王禪一笑,心里有底,站起身來,迎了上去。
“夫差公子,孫將軍,此時該是下朝之時,如此匆匆就來小子住處,該是有疑問想問小子,快請進堂屋之內(nèi)吧。”
兩人也不言語,跟著王禪來到小院堂屋。
“禪公子,夫差十分感激禪公子今日之恩,特與孫將軍登門拜謝。”
夫差雖然說是拜謝,可語氣卻透著一股不服輸?shù)脑箽狻?br/>
“夫差公子怕不是來拜謝于我,而是埋怨于我,甚至于帶著怨仇之意。
想來夫差公子今日面見吳王定然是吃了暗虧,受吳王打壓,而且還受吳王責(zé)罰,以至于心性低落,來此有心責(zé)難于我。
所以才帶著怒氣,十分不服。
若不是有孫將軍在此,想必夫差公子定然會與我兵刃相見,又何來謝意?
而孫將軍似乎也有疑惑想問小子。
至于若說要因此謝我王禪,怕是百斤黃金也不嫌多!”
王禪像是未卜先知一樣,把夫差的心里摸了個透,讓夫差一時氣結(jié),竟然找不回話。
但夫差地也十分佩服于王禪之能。
而且夫差兩手空空,切實不像是來拜謝之人,但聽王禪夸下???,也忍下性子想聽一聽王禪如何解釋。
“禪公子聰慧,三公子稍安勿燥。
得小公子得醒,所以夫差公子與其它二位公子,同時遇刺,朝前還有伍相國,伯太宰于我及三位公子同時面見王上。
確實如小公子所料,三公子獨受責(zé)罰,而且是以軍法論,老夫執(zhí)扙。
而大公子與三公子卻另有重用,協(xié)助伍相國與太宰處理城都治理以及宗室之事。
不知道禪公子對此有何高解,還請明示。”
王禪一聽,再看孫武臉色,知道孫武雖然貴為中將軍受吳王恩寵,但醉心于兵法韜略,卻少有與人權(quán)謀之爭,所以在三位權(quán)臣之中,反而顯得稚嫩。
剛才所問,若是換作伯否太宰與伍相國,自然不會如此冒昧來訪。
既然來了,也正體現(xiàn)兩人直爽的行武性格,而且夫差要比孫武年輕,更沉不住氣,怒氣表于形。
這到讓王禪反而欣喜,而不是失望,更不會埋怨。
“公子波與公子山受刺,該已不是什么秘密。
昨夜我這小院也有二拔刺客來訪,而且武技十分高強,依我看還在孫將軍與夫差公子之上。
所幸小子命大,竟然躲過一劫。
實不想讓夫差公子與孫將軍累,所以有意提醒。
若不提醒,三子之中唯夫差公子獨幸,勢必讓夫差公子顯于三公子之中,而成最大嫌疑。
這一點孫將軍與夫差公子該有所知悟吧?”
孫武與夫差一聽,都微微點頭,也不答話,再靜聽王禪說解。
怒氣也漸漸平息。
“夫差公子若不自傷,想來在吳王心中就會失去奪位之機,如此大失,難道夫差公子還會覺得受此責(zé)罰不值嗎?”
王禪說完看了看兩人又接著道:“當今吳王所得大位,兩位該深知其中之故。
而吳王自然會因此十分避諱,防患于未然,刺客出現(xiàn),自然會勾起吳王奪位之傷,你們覺吳王難道不會警覺嗎?
對于如此熟悉之事,吳王自然會依此類推。
若夫差公子因此事成為嫌疑,想來當今吳王為避前車之鑒,保吳國平安,化兄弟相殘。
以吳王之脾性,寧可錯殺也不會留患。
夫差公子,你覺得你還有活路嗎?”
王禪先說夫差會因此失去奪太子機會,已經(jīng)讓夫差不敢再輕言。
現(xiàn)在接著分析吳王心里,陣年舊事,卻也是傷痛之處,不愿讓人提及,也不愿歷史重現(xiàn)。
因此自然會提前斷了兄弟相殘之患,寧可錯殺夫差,也不會留他。
連續(xù)三個問題拋出,可謂步步緊逼,讓孫武與夫差感覺已無退路。
此時的夫差已是頭上冒汗,氣息難平了。
而孫武則是輕緩一氣,十分慶幸。
“但若是此事依我之見,現(xiàn)如今吳王必然對夫差公子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