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三足鼎立
這兩日勝玉公主十分興奮的來找過王禪,把吳王的意圖告訴王禪。
王禪也十分爽快的接受,而勝玉公主當了吳國使臣也奔忙于出使越國之事。
化蝶在家研習天問九式,她知道王禪贈她必有用意,所以也十分用心。
并且作為副使也是頭一次,所以也需在家準備出行。
伯焉到是來過幾次,一直糾纏著王禪陪他玩耍,王禪也閑著無事,也跟著伯焉公子四處陪客,日子到過得十分舒適。
這一天也是玩得興起,回到小院之時,已是子夜,其它下屬都已休息,小院里靜悄悄的,被寒光籠罩著。
王禪正準備回屋休息,卻聽得小院之內一聲嘆息。
王禪知道該是有人來訪,卻一直在等他。
憑著氣息,王禪實難分辨。
此人氣息平穩(wěn),卻陽氣不調,氣息不濟。
從嘆息聲中,可以聽說年歲該已不小了。
王禪想來在吳都并沒有認識如此年歲之人,若說伍子胥與伯否還有孫武將軍,雖然年暮,卻也看書息平穩(wěn)。
心里仔細再一捉摸,便也有了底。
自顧走進堂屋,對著小院問道:“小院貴客,身份尊貴,寒意不堪,小子已回,還請進屋一敘?!?br/>
院角之處,一個身形高大之人,一身黑衣,腳步沉穩(wěn),也不避諱,就這樣走進堂屋。
王禪對著黑衣人一揖道:“吳王尊上,小子有禮了?!?br/>
王禪說完,伸手向上座一指。
來人正是當今吳王闔閭。
剛才還斗蓬掩面,現(xiàn)在王禪連人都未看就已猜出,所以再掩飾也沒有必要,把頭蓬脫下,還復本色。
屋內燈光并不明亮,而王禪卻也無需看吳王,卻在吳王上坐之處另點一燈,這樣讓吳王置身燈光之中,以顯待客之禮。
“你聰明,實不負楚國靈童之名?!?br/>
吳王輕輕一語,心里也是十分佩服。
王禪只憑一聲長嘆,就知道他的身份,普通人似乎根本就做不到。
但在王禪這里卻十分正常,而且吳王是第一次見王禪,王禪亦是第一次見吳王。
王禪能聽出身份,十分匪夷所思。
“吳王卻讓小子失望了。
看來這兩年吳王縱情聲色,身體已在不如從前了。
所以陽氣不足,雖然故作沉穩(wěn),可氣息已弱,內力不濟。
兼之剛才又在院內寒夜之中獨佇,體內陰氣聚結,現(xiàn)在連說話都已氣息短促了!”
王禪面對吳王闔閭絲毫不懼,反而一出口就直指吳王病結,讓吳王心里十分詫異。
王禪走近吳王,為吳王親斟一杯熱茶,同時也仔細看著吳王。
吳王國字臉,額頭較寬,頭發(fā)濃郁,卻已暗露蒼白。
眼神犀利卻難持久,鼻翼擴展,卻氣息微弱。
嘴唇有些干裂,該是受夜寒所致,自額頭而下,臉上暗淡,如同死灰。
眉宇間透著一股寒氣。
王禪細看反而一驚,心里也有些不解。
“王上請用茶!”
王禪說完,走回坐下。
吳王喝了一口茶水,也不避諱于在這普通人家。
熱茶入腹,一股暖氣升起,嘴里也太好受一些,身子也漸漸松馳起來。
“禪先生不愧勝名,才學淵博,讓老朽十分羨慕。
兼之年少聰慧,知書達禮,審時度勢,于列國之間游刃有余。
來吳國短短幾月,使聲名鶴起,讓人欣喜,同時也讓人感到恐懼。
你如此聰慧,可知本王今夜輕身來訪,有何意圖?”
吳王不說來意,只讓王禪推測,到是適合吳王一慣的意圖。
與人相交之前先試探對方深淺,與孫武兵法不謀而和。
王禪微微一笑道:“吳王夜訪小子,目的其實很簡單,無需過多揣測。
其一,吳來來此不想讓人知道,所以輕身而來,寧可久等也不離去,說明吳王有急迫之事有求于小子。
其二,我觀吳王身體虛弱,自然是龍體欠安,而吳國醫(yī)師卻束手無策,所以吳王也想來找小子求得良方。
其三,吳王精神不佳,這幾日該是回憶過往,夜夜惡夢連連,所以夜驚而體虛,該是求卜觀相而來。
其四,此時吳都三子爭位已是沸沸揚揚,各有所持,就連王上身邊之人,怕也擇邊而站,讓王上憂心。
回憶過往,不想重蹈覆轍,為吳國將來,是想聽一聽小子的建議。
如此四個理由,該是今日吳王來訪小子的意圖所在,不知吳王認為小子推測是否屬實?!?br/>
吳王喝著茶,故作鎮(zhèn)靜,其實心里已有些亂了。
他夜訪王禪,本意就基本就是以上王禪所說,所以還是難以平復。
“那你可知我為何此時來訪?
若說以禪先生之能,本王早有耳聞,為何偏偏選在此時,你可知曉?”
吳王還是秉持吳王威儀,再次發(fā)問。
“其一,趙伯已回虎踞鎮(zhèn),若趙伯在此,你該不想再見趙伯,你們曾經(jīng)是朋友。
其二,明日我欲去往越國,此去至少半月,吳王想在這段時間謀算一些事,同時吳王也想知道我去越國的意圖。
因為縱然公子波不說,吳王也該能猜出,出使越國的人選是小子的主意。
小子未選三公子之一,就是讓他們能機會爭出一個結論,如此于吳國,于周邊列國而言都是一件好事,讓人心安。
僅此兩點,而第一點該是吳王心病,小子對此并沒有興趣?!?br/>
吳王一笑,淺淺說道:“如此說來,這天下之事,還真難不倒禪先生。
我與趙伯相識于四十年前,我們算是故友,原本故友相見該主動來看,只是有愧于心,不敢來此。
想當年那時年少,趙伯又初出列國,雄心可鑒,所以十分投緣。
當然我們在一起論道習武的,還有我的堂兄王僚。
那時我們兩人都把趙伯視為長兄,一起向趙伯討教武技,因他是史角大師傳人,武技之高,列國難尋對手。
也得他看得起我兄弟兩人,為我們講解了不少奇招怪式。
相處幾年,也是兄弟情深,義氣為重
看來趙伯也同你講過,我就不細說了。
只是后來我奪位之舉,趙伯十分不齒,再后來就再也沒有見過。
所以你來吳都,我一直不敢來見,就是因為無顏見趙伯而已。
這幾日心情郁結,確實常思故人,那些刀光劍影,讓老朽常常反醒,實讓人心驚肉跳。
現(xiàn)在三子爭位,竟然有如當年王僚之爭,讓老朽實在膽寒。
月余前小公子遇刺當夜,趙伯曾潛入王宮警告于我,告訴我曾經(jīng)的幽冥與夢魘組織已參與太子之爭,讓我一直耿耿于懷。
而且趙伯說他不會再管吳國之事,讓我擇賢而決,避免當年兄弟相殘之禍。
當夜趙伯夜刺波兒與山兒,就是警告于我,此二人與歹人勾結。
而夫差之刺卻是孫將軍所為,唯差兒怕受此無端猜測,所以才自殘于身。
想來該是禪先生之意,若不然以差兒的心性,還有孫將軍不善權謀的本心,不會作此‘小人’之舉。
所以今夜來此,還要有勞禪先生為我釋疑?!?br/>
吳王現(xiàn)在有些老氣橫秋之態(tài),也不稱王,反而十分隨意的稱“老朽”。
“原來如此,不過還要說明一點,公子波與公子山是小子所刺,而非趙伯。
趙伯年暮,不會再管你這兩個不爭氣的兒子。
他警告于你,是因為他知道有幽冥與夢魘插手,所以看在你辛苦經(jīng)營吳國多年的份上,警告你,讓你提防,不愿看到吳國為外人所謀,最后有負先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