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艾麗的說法,這幾張報紙應(yīng)該都是今天新出的,因而,陳運首先看向了報紙上印刷的日期。
“1687年9月7日……星期日……”
陳運默然,憑借他有限的歷史知識,結(jié)合所見所聞,可以輕易地排除“穿越到過去”這個選項。
而透過這個紀年方式,也可以判斷出,這個世界的確與地球高度相似。
也就在這一刻,陳運忽然只覺腦海深處微微刺痛,旋即“聯(lián)想”起了更多的相關(guān)知識。
比如一年有365天,存在閏年,擁有四季,一周七天……
這些記憶就如同那些文字和語言一般,很自然地融入了他的知識體系,并未與原本的記憶發(fā)生沖突。
“閱讀似乎可以刺激我‘恢復(fù)’記憶?!标愡\敏銳地判斷出這點。
版面的首頁大標題是一條關(guān)于夜晚關(guān)窗,導(dǎo)致二氧化碳中毒的新聞評論。
“……皇家協(xié)會成員阿諾特博士在他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夜間,倘若人們在自己的床帳頂部掛一只金絲雀,清晨早起時,就會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死掉了!’”
“對于那些全家人擠在一起入睡的家庭而言,這尤為可怕……在死寂的夜晚,他們呼出的污濁氣息在封閉的臥室中彌漫,化為惡臭的蒸汽,令人窒息!”
整篇文章都透出一種強烈的情緒,看的陳運不住挑眉,終于明白了鄰居索尼婭太太叮囑的含義……
不過他到底也是完整讀到了本科的學生,有著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
“這篇文章錯漏與夸大之處太多……看來這個世界的科學水平仍舊處于一個較低的階段?!?br/> 默默做出評價,陳運看向下一個版面。
半個小時后,他翻開了下一份報紙。
……
第二份報紙的名字是《貝恩每日電訊》,頭版頭條卻是一條頗為怪異的新聞:
“近日,溫頓王國多個城市中出現(xiàn)了難以解釋的集體夢境現(xiàn)象,部分城區(qū)大量市民稱夜晚于睡夢中看到諸多詭異、恐怖且難以理解的神秘景象。
據(jù)本報記者采訪獲悉,不同的市民描繪的夢境高度相似,譬如都提及了紫色月亮,且夢醒后,該區(qū)域內(nèi)的市民普遍呈現(xiàn)出體弱、虛汗、發(fā)燒等病癥……
目前并無明確解釋……”
詭異夢境?
陳運微微一怔,繼而醒悟,艾麗此前所謂的“匪夷所思”的新聞應(yīng)該就是這個。
倘若是此前,他看到類似的新聞大概率不會在意。
畢竟經(jīng)受過網(wǎng)絡(luò)資訊大爆炸熏陶浸染的他,早已經(jīng)對于“獵奇”新聞有了極大的抗性,網(wǎng)絡(luò)上比這更加怪誕新奇的“新聞”不知道有多少。
然而,剛剛經(jīng)歷了世界巨變,加上此刻身處這詭異莫測的房間內(nèi),陳運卻是絲毫不敢含糊。
這個世界顯然存在著某種不為人知的神秘!
他低頭繼續(xù)翻看,報紙上很多地方都用紅色的墨水筆勾畫了起來,這也是艾麗要他剪下來存放的“情報”。
接下來的兩份報紙中同樣出現(xiàn)了類似的報道。
在第四份報紙中則稱,“眾星之主教會”已公開出面宣稱,堅定對神靈的信仰有助于抵抗邪祟的侵蝕。
而在閱讀報紙的過程中,陳運的腦海里也不斷浮現(xiàn)出更多的“記憶碎片”。
這些記憶都是有關(guān)于這個世界的,此刻受到刺激,產(chǎn)生了某種聯(lián)想,紛紛浮出水面,終于讓陳運對于這個世界有了個基本的認知。
總的來說,這個時代有些類似于地球19世紀的歐洲,當然,也存在著許多差別。
自己目前居住在溫頓王國雪福特郡的貝恩市。
溫頓王國與艾斯本、弗萊爾兩大王國地理位置接近,其間還存在著數(shù)個小國,而“科斯特帝國”則位于大洋彼岸,是一個大一統(tǒng)的帝制國家,與溫頓在殖民地以及九大連島存在著諸多利益沖突。
四大國擁有各自獨立的信仰。
溫頓王國的信仰神靈為“眾星之主”,號稱執(zhí)掌星辰權(quán)柄,可以自星體中獲取力量,與其余諸國神靈并稱“正統(tǒng)”。
以上是大背景……
至于自己所在的貝恩市,則位于溫頓王國北部,行政層級大概處于僅次于首都的第二階梯。
自己的身份“伊澤”在本市“格羅恩斯大學”下屬的醫(yī)學院讀書,而艾麗則就讀于“斯洛尼亞語法學?!?。
恩,前者是大學,后者可以粗略類比為高中。
在溫頓的教育體系中,學??梢源致苑譃椤俺醯取?、“中等”與“大學”教育。
窮人的孩子只能就讀于“初等學?!保T如:平民學校、家庭小學、主日學校、國立學校乃至于濟貧院學校等等。
倘若一切順利,會在12歲左右畢業(yè),之后進入社會工作。
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初期請家庭教師進行學前教育。
在12歲左右進入“公學”、“私立”亦或者“語法學?!钡戎械冉逃龣C構(gòu)進行為期數(shù)年的教育,之后考取大學。
當然,也有少數(shù)入學較早的。
伊澤與艾麗作為科斯特帝國培養(yǎng)的,試圖通過社會途徑,進入溫頓上層社會的間諜,自然有足夠的經(jīng)費用來讀書。
通過“聯(lián)想回憶”,陳運記起光是自己就讀大學所需的費用就高達每年250-300鎊……
幾乎等同于一位高技能的匠人亦或者一名體面的記者全年的總收入。
恩,在溫頓的貨幣體系中,金鎊處于價值頂端,通常以紙幣形式出現(xiàn),也有硬幣,用黃金鑄造,稱為“沙弗林”。
1金鎊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
便士作為一種銅幣存在多種面額,陳運口袋里的就是這種。
……
“學費竟然這么貴……”
將報紙放在膝上,陳運有些疲倦地靠在扶手椅中,捏了捏眉心。
通過對比報紙上的物價進行換算,他粗略估計自己一年花費就要幾十萬人民幣……當然,倘若對比收買一位上層人士的花費……這或許已經(jīng)算是劃算……
根據(jù)記憶,格羅恩斯大學的學生要么是貴族子弟,要么是富商家庭,幾乎難覓平民學生。
而一旦畢業(yè),便幾乎等同進入了溫頓上層社會。
這種對學生家庭的有意識篩選讓陳運頗為不適應(yīng),畢竟在他的意識中,通過勤奮苦學考上名校才是被廣泛認可的,最起碼在價值觀上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