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了大白豬以及內莊的建設后,許牧來到了地道口。
時隔多日,再次看到了滿臉土灰的孔興岳。
他手上握著重型工鏟,頭發(fā)凌亂,從地底鉆出來后,便朝著許牧拱手道:“主公,再給我一天時間,地道就可以運糧了!”
此時距離半月之期,還差三日。
也就是說,算上明日,孔興岳帶領著軍工隊,提前兩日完成了工期。
實際上,他軍工隊的先頭部隊,已經(jīng)挖到了洛口倉地底。
然后遭遇了洛口倉被封死的石壁。
洛口倉為了儲存糧食,做了許多防水防鼠的措施,最后的石壁,耗費了軍工隊大量時間,需要到明日才能徹底打通。
聽到了這個消息后,許牧終于松了口氣。
總算提前完成了。
老張那邊也快完成了,也將在這兩日開渠引水入陽城河道,形成護城河。
屆時憑借萬民商號的貨船,便可以往返兩地,瘋狂運輸糧食入陽城。
通濟渠的商船很多,任誰也想不到,萬民商號的商船……運送的居然是洛口倉的糧食。
“如今五百艘商船已經(jīng)準備好了,每船可載重八十石,一艘商船運送一次需要一日時間,也就是說……每日可運糧四萬石!”
對于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是許牧目前能夠調動人力的極限了。
接下來,便是盡可能維持李密和王世充之間戰(zhàn)局的穩(wěn)定了。
只要拖得越久,他搬的糧食就越多。
打上一個月,許牧就能搬運一百二十萬石!
而洛口倉作為天下第一大倉,倉內絕對不止這個數(shù)字。
“先定一個小目標,等我搬完洛口倉的糧食,再讓李密……攻下洛口倉?!?br/> 站在賀若莊內的通濟渠渡口,許牧望著奔流的河水,逐漸看向了洛水方向。
通濟渠的水,乃是溝通了洛水才形成的,而洛水之畔,兩支大軍正在鏖戰(zhàn)對峙。
李密虎視眈眈,數(shù)次渡河失敗,但王世充部隊為了阻止驍勇善戰(zhàn)的裴仁基部,損傷同樣十分慘重。
……
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洛陽城被洛水貫穿,位于洛水的北部。
而此時,洛水之南,李密正陳軍于此。
這一次,他的目的并非洛陽城。
洛陽城堅且高,易守難攻,短時間內絕對攻不下來。
當初禮部尚書楊玄感在李密的蠱惑下造反,曾意圖攻占東都洛陽,以確立大勢,李密當時便進言勸阻。
而如今李密靠著瓦崗軍崛起,再次面臨了要不要攻洛陽這個問題。
不過眼下,因為開春一場暴雨洪災,淹死了無數(shù)百姓,李密認為洛口倉比洛陽重要數(shù)倍。
于是猛攻洛口倉。
但……王世充察覺了他的目的,嚴防死守,鏖戰(zhàn)近半月,瓦崗軍無一人渡河成功。
帥帳內。
李密望著座下諸將,沉聲道:“我軍陳兵半月,卻無寸功,王行滿本為胡人,無甚才能,溜須拍馬才能上位,兵力不過三萬,居然阻我半月?!”
行滿為王世充的字,原本他為西域胡人,后來改姓王,取了個漢人名字。
要知道,李密此次為了進攻洛口倉,足足集結了八萬大軍!
眼下開春,河南郡內遍地都是流民,李密看到了其中的機會,才會示意裴仁基的先鋒部隊瘋狂猛攻。
只要獲得了糧食,瓦崗軍將一夜之間,壯大數(shù)倍!
聽到李密的話,翟讓,孟讓,裴仁基等將領紛紛低下了頭。
“渡河不利,是末將無能?!钡椭^的同時,裴仁基站了出來,主動擔責。
這一次進攻,他的部隊為先鋒,卻每次都未能登河成功。
即便平日里對裴仁基再器重,李密此時臉上也不由浮現(xiàn)出慍怒:“三日之內,必須渡河成功,否則軍法從事!”
眼看即將走向人生巔峰,成就天下第一反王,到嘴的肉卻吃不了,李密心中十分憋屈。
裴仁基沉聲點頭道:“請主公放心,經(jīng)過這段時日的試探,末將已有定計,敵軍多有小勝,必定多驕,今日末將將率軍再渡河一次,佯裝敗退,以矜敵心,待入夜后,再暗中渡河!”
聽完他的計策后,李密眸子一亮,神情這才舒緩了下來。
“拿紙筆來,我今日將親自撰文,傳訊全軍將士,以昭士氣!”
最后,李密傳令,開始在案牘上當著麾下諸位將軍的面作文,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寫就千言。
裴仁基見狀,忍不住靠了過去,被李密行文中的文采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念了出來。
“自元氣肇辟,厥初生人,樹之帝王,以為司牧……”
開篇便是標準的討伐檄文。
可當看到后面,裴仁基身軀一顫,臉色微變。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況四維不張,三靈總瘁,無小無大,愚夫愚婦,共識殷亡,咸知夏滅。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