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就是朱元璋至今提起來,還恨得牙癢癢的劉財主。
那時朱重八全家都是劉財主家的佃戶,連他自己也從七歲開始給劉財主放牛。
這個劉財主根本不把佃戶當人看,對老朱家各種不做人。朱元璋給他放牛,連飯都吃不飽,還得整天挨他揍。雖然有時候是自找的……
但這些都還好說,他最不做人的一回,就是朱元璋家破人亡那年。
老朱家一個月死了四口,朱元璋和二哥卻沒地方下葬親人,因為當時沒有一寸土地是屬于老朱家的。
朱元璋和二哥只好去找劉財主,懇求他發(fā)發(fā)善心,看在全家人給他扛活多年的份上,能給點地方,讓他們將親人安葬。
可劉財主是出了名的刻薄吝嗇,任憑朱元璋兄弟把頭磕破了都不為所動,到最后也沒松口。
還是同村的另一個富戶劉繼祖看不下去了,把自家墳地讓了一點出來給他,朱元璋才下葬了父母……
當然,朱元璋也不是個能忍的脾氣。
安葬完父母,他伙同徐達、湯和、周德興,還有二哥,把劉德家的牛給宰了,連燉帶烤飽餐一頓,然后便跟二哥逃難去了……
~~
二十四年后,朱元璋在建國前夕回鄉(xiāng)給父母修墳,順便請幸存的二十來戶鄉(xiāng)親吃飯。
但有一個活著的沒去赴宴,那就是劉德。
劉財主萬萬沒想到,當年給自己放牛的窮小子,居然搖身一變,成了即將登基做皇帝的吳王殿下!
想到當初兩人的過節(jié),他一晚上能換八條褲衩,哪還敢去赴宴?連夜就跑去外縣躲起來了。
洪武四年朱元璋又回來,他還是躲了。
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又能躲到哪去么?
再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周遭人都知道了他是皇上的仇人,自然會落井下石。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之下,當年兩百多斤的大胖子,如今只剩個零頭了……看上去也比實際年齡老太多。
是以朱元璋看到這個瑟瑟發(fā)抖的老人,實在沒法跟當年那個驕橫的黑心胖財主聯(lián)系起來。
這回,昔日的地主和佃戶之子終于再見,只是兩人的地位,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劉德一邊使勁磕頭,一邊罵自己有眼無珠,喪盡天良,求皇上開恩,饒自己一命。
包括李善長在內(nèi),所有人都覺得劉德完蛋了?;噬暇褪遣粴⑺?,也會狠狠的羞辱他,讓他生不如死,好出當年那口惡氣!
出人頭地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
朱元璋卻沒有發(fā)作,反而親手把瑟瑟發(fā)抖的劉德,從地上拉了起來,長嘆一聲道:“唉,算了,當初你不幫我也是人之常情。那時候,你又怎么會知道,咱這個放牛娃,將來會當上皇帝呢?”
“皇上寬宏大量,恩德如?!眲⒌掠指屑?,又慚愧,哭成了狗?!安菝駪M愧欲死啊?!?br/>
“哈哈哈,咱可不學漢高祖?!敝煸伴_懷大笑,那份得意不似作偽。對李善長道:“漢高豁達大度,世咸知之。但是他記恨大嫂而封劉信為羹頡侯,實在有損氣量啊?!?br/>
“上位所言極是,上位的氣量比漢高祖寬宏百倍。”李善長忙奉上馬屁。
所謂‘羹頡侯’是個嘲諷性的封號。據(jù)說劉邦在混社會的階段,常呼朋喚友去大哥家蹭飯。時間長了,他大嫂忍無可忍,便故意敲鍋以示‘羹盡’。
其實他大嫂的行為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可以說很克制了,但社會人兒劉邦覺得在朋友面前被掃了面子,一直耿耿于懷。
于是后來分封同姓諸侯王,唯獨不封大嫂之子劉信。后來還是在劉太公勸說下,他才戲謔的封劉信‘羹頡侯’,就是‘羹盡侯’的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