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自那少昊之后,繼任人族共主的卻是那高辛也即是后世所稱‘帝嚳’。
卻說這帝嚳卻也如同以往人皇一般,生來便具有異象:其剛一出生便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且自小他耳聰目明,可以了解遠處的情況,可以清楚洞察細微的事理。
而其師玄都大法師則更是人教教主老子唯一的嫡傳弟子須知,那老子教徒的水準與那原始可是完全不同,他不僅將自己的道法盡數傳授,更是親自為玄都針對禮儀,道法,算計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而這位玄都大法師的出色程度便是通天昔日見得也是不得不贊嘆一二的。
于是兩相疊加之下,這帝嚳的出色也是自不用多提!
他在位期間,上知天意,下解民情,仁德威嚴,溫和守信,修養(yǎng)自身,廣施仁政,令得天下歸服。
他對內與民生息,對外停止征伐,使得人族進入了一個平靜而又蓬勃發(fā)展的時代,自軒轅統一諸族之后便一直多少存在的一些戰(zhàn)爭的后遺癥也是被完全抹平,人族恢復了神農時代衣食無憂的幸福安康生活。
于是后世也有史書頌之以帝嚳:“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圣靈賓,教訖四海,明并日明?!?br/> 如此又過了數十年之后,帝嚳自覺年事已高,在位已七十年之久,如今天下已然大治,人民安居樂業(yè),帝嚳也是功德圓滿,之后便也欲要禪位于下一任人皇!
可是在這個時候,他卻是陷入了尷尬之中因為他遍尋人族,卻是未曾找到合適的禪位人選。
而在這個時候,其手下大臣‘飛龍氏’則是告訴他他與其妃子常儀的次子‘堯’被分封于唐地,卻是有著大賢名聲。
而那帝嚳聞言之后卻是不太相信,于是便也親自去了唐地探查了一番,卻不料去得之時卻看見自己的兒子堯正在和一個道人學習,所以其也是上前詢問道人身份。
“吾名為廣成子,乃是原始天尊座下弟子。”
而聽得道人回答之后,帝嚳也是大驚,卻是完全沒有想到這道人竟然便是那昔日軒轅人皇的老師廣成子。
當然了,不僅僅是他沒有想到,便是那通天初次發(fā)現此次老子讓與那闡教的人皇之師尊位竟是又是由那廣成子擔任的時候也是狠狠吃了一驚,隨后卻是為原始的腦回路之清奇感到極其佩服即便是自己寵愛的弟子,但是如此有失偏頗的機緣分配方式,卻也難怪那闡教十二金仙日后封神之時卻是大半叛教了!
不過無論通天這邊怎么想,反正再次得了人皇之師位置的廣成子現在可是非常開心的教導著堯的。
堯,帝嚳與常儀之子,十五歲時被封為唐侯來到此地并且拜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廣成子為師。
而廣成子此次卻也是吸收了上次的教訓,在教導堯這件事情上極為認真仔細,立志此次一定要不辜負原始的期望。
而不得說,在認真謹慎教導的情況下,廣成子本人的修為卻是著實無可挑剔,所以在其教導之下堯也是展現出了其天資風采,與那百姓們同甘共苦一起發(fā)展農業(yè),時常親自下田勞作,且其還可以妥善處理各類政務,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條。
而那帝嚳在考校一番之后也是確定了堯的賢能,于是也是決定了將共主之位禪讓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