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家有一兩百畝田地,在這小縣城算是個富戶了,當初看中高家外來戶,人口少,又是讀書人家,沒定親的小的雖說是填房生的,可那填房還活著,肯定是向著自己親生兒子,所以就給了高呂氏較多的陪嫁,嫁給了高兆祖父的兄弟高成望。
高成望這一支也就比嫡長高成繼這一支富裕,后來因為高家一些是非事,高家祖宅就歸了高成望這一支。
高家那些老黃歷,無非就是繼室仗著是長輩,高家又是獨戶,沒個宗族可以做主,又有當?shù)卮髴魠渭覔窝?,硬是在分家那時要把祖宅給了自己親子,而讓原配之子搬出去。
高兆祖父對此也沒任何怨言,就是提出搬出祖宅可以,兄弟倆不僅是分家,也得分宗,各自記家譜,各立山頭,當然,這是高兆聽大姑說后的總結(jié)。
高兆那時不懂分宗是何意思,就兄弟倆,分家了也是血親,分不分宗的有啥關(guān)系?何況叔祖母不也一樣一趟一趟的該上門就上門,口口聲聲我是嬸子的。
大姑就解釋了,分宗以后就是只有血緣關(guān)系,比如說,他那一支發(fā)達成宰相了,你也沾不著光,但,要是犯了事,也不會受牽連。
高兆明白了,就是好處你來也沾不上,壞事也別找我,找我沒用,就是朝廷來查,分宗了,不夠牽連罪責關(guān)系了。
大姑那時給高兆學話時,譏諷道:“我那填房祖母,怕我們嫡長落魄了拖累她那一支,巴不得分開,趕緊找了呂家人,又找了三家作保,還到縣衙留了底,就是覺得我們這一支不會過的好,可她給娶的呂家的,卻是個有毛病的,不然怎么那么大了還沒定親?她可比我叔大兩歲,就是她那到哪都愛順手的毛病,就是當年定下她的親婆婆那,她也順,哼!活該!以為大戶女這么好娶的?”
高兆自小就聽了來自大姑的一肚子八卦,不過她娘倒是不愿女兒聽那些是非事,可大姑憋著一肚子的家史,而弟媳有點斯文,她不好說,有了高兆這個小八卦,大姑就會背著高母,給侄女說個夠。
高祖父平日不多言,自高兆祖母去世后,就每日在屋里研究周易,時不時出門周邊走走,高兆父親高文林只有姐弟倆,大姐高翠守寡后回了娘家,家里也一團和氣。
而叔祖高成望那一支也是嫡子一個,高文才嫡長,底下兩個妹子,高文林比高文才大兩歲,高呂氏不服氣,給兒子娶了個大媳婦,好進門就能懷上,到底,到了高兆這一輩,那一支的嫡長是個兒郎,今年十五歲的高家壯。
高呂氏就更加揚眉吐氣,覺得她那一房算是徹底壓過嫡長房了。
……
高翠也從外面急匆匆的趕回來,去了弟媳屋子。
“娟娘,難怪那老虔婆看上兆兒了,她娘家那個侄孫幾個月前摔了,斷了腿,大夫說有可能會成瘸子,我說那老妖婆怎么來訛上兆兒了,指望兆兒嫁過去伺候她侄孫,做夢!”
江氏聽了這話,就傻了,眼淚掉下來,她一個自小讀女四書長大的,嫁人后相夫教子,沒遇見過如此無賴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