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造玻璃造鏡子這種俗套而暴利的來錢辦法,李素前世看穿越小說早就看得眼睛起繭了。
但作為一個文科生,他是真的不會燒玻璃,所以一直也沒往這方向用心。
直到此刻,看到糜家人招待貴客起居用的銀鏡,他才豁然開眼:原來古代銀鏡的清晰度也是很有前途的,沒玻璃照樣能用。
李素心中好奇,忍不住便問婢女:“你叫什么名字?知道這銀鏡值多少錢么?”
女婢微微訝異,連忙殷勤表現(xiàn):“奴婢沒有姓名,夫人小姐都喊我草兒。這鏡通體純銀,要二三十貫銅錢吧。”
李素聽了,暗忖:還真是有夠卑賤的昵稱,連花兒這么俗氣的都不配有,只能做草兒。
漢朝并不流通白銀,但白銀存量還是有一些的,主要用于做首飾器皿。
李素手上這塊銀鏡重約半斤,銀料本身的價值大約在五六貫,做成銀鏡卻要二十幾貫,相當(dāng)于材料錢的四倍,這加工費絕對是畸高了。
李素覺得不解:“莫非這些云紋鳥獸的雕飾鏨嵌,極為精致難做?”
草兒指著鏡面說:“雕工不難,主要是鏡面打磨不易。而且銀鏡哪怕藏在最細致的絲囊中,不過一兩個月也就發(fā)黑了,要重新打磨。
每磨一次都會變薄,最多用一年也就磨沒了——奴婢聽說這東???nèi),只有寥寥幾家達官貴人,敢跟咱糜家一樣用銀鏡,其余富戶都只用不易銹的銅鏡?!?br/> 聽到這些,李素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穿越小白文騙了這么多年!
玻璃對鏡子的貢獻,其實絕大部分來源于抗氧化,而不是清晰度。玻璃擋在銀子外面,隔絕了空氣,讓銀子不會氧化發(fā)黑。
而鏡子是否成像清晰,跟玻璃有屁的關(guān)系?清晰度只跟打磨工藝、磨損顆粒度粗細有關(guān)。
只能說一幫文科生寫穿越小說,一個個都言之鑿鑿“拿出玻璃鏡子,立刻霸氣側(cè)漏、虎軀一震、驚得古人納頭便拜”,結(jié)果騙了李素這么多年。
如此說來,問題就被拆分為二了,玻璃解決的是耐久度,研磨決定的是清晰度。
哪怕李素依然造不出玻璃,他依然可以改良出足夠清晰的銀鏡。
趁著糜竺還沒回來,不如暗中琢磨琢磨,過幾天也好多一條談合作時的交易籌碼。
……
婢女離開之后,李素就在心中靜靜盤算:磨鏡子要怎么樣才能更清晰呢?
他一開始沒什么頭緒,但很快靈光一閃,想起前世自己磨刮花眼鏡片的經(jīng)歷——他前世是個學(xué)霸,近視高達1200度,連隱形眼鏡都沒法用,只能戴框架眼鏡。
超高度數(shù)的超薄鏡片是非常貴的,以至于他大學(xué)時代,每次眼鏡片被刮花就非常心疼。形勢所逼,他就非常專注地在百度上搜了“眼鏡片刮花怎么辦”。
度娘就告訴他:可以用牙膏加清水涂在鏡片上,然后用眼鏡布用力擦拭。他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居然真的把鏡片劃痕修好了。
因為事關(guān)切身利益,他刨根問底研究過原理,后來才知道,原來牙膏本身就是一種碳酸鈣粉末型的研磨劑。
研磨劑越細膩,磨的鏡子就越光滑。
漢朝人用的還是細磨刀石,或者石灰石粉碎出來的研磨劑。估計最多也就四五百目的研磨精度。
李素也不用開太大的掛,他只要能造出“牙膏”級別的研磨劑,清晰度就可以妥妥超過現(xiàn)有產(chǎn)品四五倍。
說干就干,他立刻帶上親兵,出門采購材料,做些準備。
因為不是要做真的牙膏,所以香精、清潔劑這些都可以省了。關(guān)鍵只要弄到三種核心材料:盡可能細膩的碳酸鈣研磨劑,以及潤滑劑、粘合劑。
要弄到細膩碳酸鈣,李素肯定不可能跟漢朝人一樣拿石灰石去磨碎,比粉碎手藝他怎么比得上這個時代的匠人呢。
但他靈機一動,想到了前世初中化學(xué)課本上最有名的那個實驗:往石灰水里吹二氧化碳,就可以形成碳酸鈣的絮狀沉淀。
這種沉淀實驗自然結(jié)晶析出的產(chǎn)物,絕對是比任何研磨粉碎產(chǎn)物都要更細好多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