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隔岸觀火在當(dāng)代是一個使用頻率較高的成語,與諸如“冷眼旁觀”,“坐山觀虎斗”等俗語的意思較為接近,也比較好理解。只要是在敵我征戰(zhàn)中,合理化的利用敵人內(nèi)部或者敵人與敵人之間的相互矛盾,讓己方利益最大化,不費吹灰之力達到分解并戰(zhàn)勝敵人的目的,這就算是很好的利用到了此計策了。
《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講到“曹丕乘亂納甄氏、郭嘉遺計定遼東”,這一回里講的就是中國歷史上隔岸觀火的經(jīng)典例子。我們還是先扯一點這事兒之前的故事,三國的故事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個人覺得袁紹這個人除了心胸相對狹隘,能力上略有不足之外,整體來看還是不錯的,出身高貴,年少成名,在賦稅政策上對老百姓也相對溫和,人生也就打敗一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殺錯一人(田豐),除此之外幾乎沒啥大的失誤。注意,恰恰是這樣的所謂“好人”一般是守不住自己江山的,要么你有曹操的心黑手狠,要么你有劉備的臉皮厚如城墻,總之得占住一樣才行。坐擁三州富庶之地,戰(zhàn)將千員,大軍幾十萬的袁紹是怎么輸?shù)簟肮俣芍畱?zhàn)”的我就不再贅述了,有興趣的哥們可以去網(wǎng)上查閱資料。袁紹在官渡之戰(zhàn)之后其實并未完全失去機會,尤其在hb之地,他自己及其的家族底子非常雄厚,在冀州等地的名聲與人脈可不是曹操能輕易比擬的,假以時日,未嘗不可再戰(zhàn),非常遺憾的是官渡之戰(zhàn)兩年之后袁紹就病死了,留下一堆爛攤子,再無一人可撐住局面,旁邊是虎視眈眈的曹孟德,結(jié)局可想而知。
袁紹在世的時候也犯了一個古代君王非常容易犯的錯誤:未能確定繼承人,而兒子卻不止一個。袁紹一共三個兒子,按照長幼順序依次是:袁譚,袁熙,袁尚,平日里袁紹最喜歡小兒子袁尚,但是袁譚作為長子,具有法理上的第一順位繼承權(quán)。袁紹死后,他的幾個謀士比如逢紀(jì)與審配等人就把袁尚扶上了大位,并使其與大哥袁譚的矛盾激化。這個世界上,最怕的就是兄弟鬩于墻,曹操顯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其后的幾年,曹操一旦發(fā)動進攻,袁氏兄弟一般都會聯(lián)手對抗曹操的進攻。一旦曹操停止進攻,這倆兄弟(袁熙未參與,在旁邊看熱鬧)又開始互掐,這樣不斷的內(nèi)耗,最終在沒有外力干擾的情況下白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些計策均來自于曹操麾下號稱“鬼才”的郭嘉。三國時期雖然謀士無數(shù),很多人都號稱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能夠算無遺策,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取,號稱并不一定是真的,就我個人觀點而言,曹魏的郭嘉,東吳的魯肅以及劉備手下的法正可以代表三方勢力里面的最高水平。當(dāng)然了,曹操的魅力大,吸引的人才也多,他手下還有比如荀攸、荀彧叔侄以及“亂國毒士”賈詡等人,這些都是與郭嘉一個級數(shù)的。就當(dāng)時的情形來說,曹操也沒有能力一口吃下三州之地,證明袁氏在燕趙大地的群眾基礎(chǔ)還是不錯的,真要團結(jié)一心,還是有一戰(zhàn)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