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是她想了辦法,存了一些水,豆腐廠里的活才能勉強繼續(xù)。
而各家各戶也是把那做了豆腐剩下的水拿去澆地,如此循環(huán)利用,也用解約上不少水。
也就勉強維持著豆腐坊的運作。
如今,沒水了。
豆腐廠只得停工了。
林舒晴站在廠里的空地上,依舊抱著自己的那小木板,對面前所有人說著今后的打算。
“各位叔叔嬸嬸,豆腐廠我準備暫時停下了。這地里的水都不夠了,莊稼得吃飯,人得吃飯,不能為了做的豆腐,就把水都用光了?!?br/> “這沒水的日子里,暫時不用做豆腐的,但是這一年工錢,我還是會給大家發(fā)上一些,每月還是發(fā)上一百文,發(fā)上一年,不多,也是我一點的心意,但也不是白給?!?br/> “若是豆腐廠后來繼續(xù)開工了,那后面的工錢,我給大家減上三十文,只減一年如何?”林舒晴把這話問出來了。
豆腐廠現(xiàn)在的工錢可不少,一個月有兩百多文。
算上逢年過分發(fā)的那些雜物,有心人一年能賺到三兩銀子。
那不干活的一百文,換以后一年少三十文。
大家雖然不太會算賬,但還是覺得自己的是賺了的。
白撿錢的事,一年少三十文,那不過幾百文錢,怎么能跟著每個月的一百文比呢?
于是紛紛同意了。
林舒晴覺得自己純屬在給大家發(fā)福利了。
類似于后世福利制度,雖然作為大資本家,她靠著這其中的生意賺了不少錢,可如今投入的錢算到里面,她還沒回本。
在整個昔歸縣揚名的屏南坡豆腐坊,浩浩蕩蕩開了五個月就沒了。
眾人因為缺水,也沒什么心思關(guān)心這新聞。
而如今種水稻的地里,有些人家養(yǎng)了魚的,這些天都把魚給捉起來吃的不少。
還有的找林舒晴討教這腌魚的技巧,幾個月的時間,魚長的不算大。
但田里的水快干了,走運的人家,田里還有小水坑,能供魚活著些時日。
那不走運的,只得自己把魚撈起來。
其中一半分了林舒晴,拿到她家里換了一壺豆油。
巴掌大小的魚,林舒晴收了不少。
而那些養(yǎng)黃鱔的人家則是有些慶幸了!
水少了魚不能游,但是黃鱔不怕這一點,水少了照樣能在泥團里過日子。
稻子要收起來,還有兩個月,只盼著這黃鱔能熬久一點,長得更肥碩些。
這些想法林舒晴不從得知。
只忙著在家里處理那些魚。
魚是小,但是加豆豉腌制一下也算是美味。
哪怕日后地里沒菜吃了,這些留著,也能做菜。
加上豆腐廠里的活停了,她這邊做豆豉的活也停了,豆芽倒是還在。
王展依舊每日派人來取一些新鮮豆芽!
即便這時候有了別的蔬菜,可豆芽的價格還是不一般,畢竟僅此一家有,這是誰也種不出的美味。
不過,林舒晴最沒想到的是,最先到的意外則是別的事情。
龐津來找她辭行……
“林姑娘,家中寄來書信,說我母親病重,我得回去看看了!”龐津上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