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種形勢卻讓孫中山非常振奮,他不管百姓死活的,只管自己到底能不能打倒北洋,奪得中華民國第一人的寶座,所以多次召集軍事會議,甚至制定了護法北伐的進兵戰(zhàn)略:令桂、滇兩軍肅清湘、川北軍,出師合擊武漢,其他各路護法軍、靖國軍也與桂、滇軍會師武漢,然后占領南京,大舉北伐,會攻北京,當然這個戰(zhàn)略看看就好,別當真,美夢仔好,也只是夢,不會變真的。
說實話北洋軍在湖南的失敗不是敗給了護法軍,而是敗給了自己人,這種結果完全是是直、皖兩系矛盾分裂造成的,而且還加劇了這種矛盾。根本源頭就是自張勛復辟這場風波后,黎元洪被迫下臺,副總統(tǒng)馮國璋代理總統(tǒng),段祺瑞重任國務總理,當然上臺當權的還是北洋軍閥,但是不一樣的是段祺瑞徹底把持著整個中央政府大權,而馮國璋不過是空頭把戲。
這樣子就又造成了新的“府院之爭”,直系首領、代總統(tǒng)馮國璋更是心生怨氣,一直和皖系首領段祺瑞爭奪北洋派正統(tǒng)地位及北京政府中央大權,這也就是北洋軍閥內部的直皖之爭,更為雄霸民國早期的北洋軍徹底解體創(chuàng)造了條件。段祺瑞在上臺之后,接收到孫中山在廣州醞釀搞事的消息,決定先下手為強,于是任命皖系部下傅良佐為湖南督軍,打算先拿下湖南作為進攻兩廣的基地,但是他偏偏不愿意讓自己的軍隊出現(xiàn)損失,于是一個陰招出來了,皖當領導,卻叫直系的軍隊去打先鋒,這不是明明白白的坑招呀!就是個小孩都能看明白。而馮國璋也不是個善茬,他也想借助西南軍閥的勢力來削弱皖系,兩人算是各懷鬼胎,但是段祺瑞手段更迅猛一點,馮國璋對段祺瑞利用直系軍隊打頭陣的部署更是不滿,于是直、皖的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正是因為這樣,馮國璋看出了段祺瑞不懷好意,徹底的認清了他的真面目,所以在段祺瑞主張“武力統(tǒng)一”的時候,馮國璋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和平統(tǒng)一”,當然是不想為他人做嫁衣,口頭上的話說明不了他的決心,當即指使湖南前線的直系軍隊消極怠戰(zhàn),故意不攻,然后就在11月,湖南王汝賢、范國璋二人指揮直系軍隊在前線擅自停戰(zhàn)撤兵。而這次行動,打亂了皖系奪取湖南的戰(zhàn)略部署,算是徹底讓段祺瑞的謀劃付諸流水了。
對此,段祺瑞十分惱火,憤怒到向馮國璋提出辭職,可這有什么辦法呢!難道你做初一還不允許別人做十五?這一昏招徹底讓馮國璋冒出的野心之火熊熊燃燒起來,于是馮國璋索性暗示號稱“長江三督”的湖北督軍王占元、江西督軍陳光遠、江蘇督軍李純發(fā)表聯(lián)名通電,主張南北雙方罷兵休戰(zhàn),當然那三個都跟他沆瀣一氣,不過是弄給別人看的,或許他覺得這樣分量不夠,所以組織直隸、江蘇、江西、湖北的直系軍閥發(fā)表聯(lián)合通電,主張和平解決南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