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極家這個,就是當(dāng)初大伯家、小叔家和王極家合伙建的。150千瓦的小電站,投了70多萬。
當(dāng)時一家拿出來十多萬,又合伙貸了30萬,才建成。
正說著,王極爸爸王正國就騎著個舊摩托回來了。
“爸,電站今年咋樣?”
王正國悶悶的說:“還能咋樣,一半電送不出去,請電所的鱉孫子們喝酒就花了一年一兩萬。還搭兩個人力管著,一年掙不來一個出去打工的錢。”
“吃飯!吃飯!說那干啥!”蔡鳳瞪了王正國一眼。
王極也沒在意。
最初水電站建成那兩年,著實掙了錢。機器都還新,不需要什么維修費用。那時候周邊也只有兩個小電站,國家正是扶持的時候,發(fā)的電,直接就送出去了。一度3毛,一年一家能分五六萬。
這幾年,隨著小電站越建越多,電所卡著環(huán)保、輸出功率限制,一年小半的流量都浪費了。
聽王正國說的這樣,今年估計也就保個本了。畢竟,一個勞力出去隨便干點兒啥,也有兩千塊一個月了。
王極回來的時間恰好,正趕上吃午飯。蔡鳳早就算著王極回來的時間,備著菜呢。
香菇菜心,自家的香菇,自家的菜心。
小雞燉蘑菇,自家散養(yǎng)的小雞。
拌木耳。
再加一大盆米飯。
看得王極口水都流了出來。
吃完飯,王極跨上老爸王正國的摩托,一路往水電站去。
一開始是水泥路,走了五六里,就成土石路。最后一里,干脆成一米多寬的山路了。
不一會兒,嘩啦啦的水聲傳入耳中。小電站到了。
一個三間平房的屋子,坐落在河岸左側(cè)地勢高處。
十來米的河面,一個頂端一米多的攔河壩矗立。略高于水面。
平房前還停著一輛摩托車。
里面大伯在,朝王極點了點頭:“小極回來了。在大學(xué)學(xué)習(xí)咋樣?”
大伯這樣的老一輩農(nóng)村人,也許都以為,大學(xué)和高中一樣,月月考試呢。
王極說道:“大伯,挺好。今天我看著吧。你回去歇歇!
大伯點點頭,騎摩托車走了。
這里就剩王極一個人了。
平房里有電器運轉(zhuǎn)的隆隆聲。
最西側(cè)電控室,倒是做過隔音。但是,王極不耐煩待里面。
王極嘿嘿一笑,從摩托車后面馱著的包里,掏出特意準(zhǔn)備的秘密武器。
能采集聲音的攝像頭,和藍牙信號擴大裝置。
一通搗鼓,王極安心的拎著魚竿,到上游50米的地方去了。
擺下躺椅,折疊桌,筆記本電腦。調(diào)試之后,很清晰的顯示出了電控室的畫面、聲音。
嘿嘿,這下不怕了。
電控室得有人長期守著。出現(xiàn)問題及時關(guān)閘,防止機器損壞。
這會兒遠程監(jiān)控,也都足夠了。50米遠,出現(xiàn)問題,王極10秒鐘就跑過去了,也不耽誤。
冬日的秦嶺余脈,山溪之中,哪里有魚啊。但擺個魚竿也是樂趣不是?
午后暖洋洋的陽光照著,王極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睡醒時,下午四五點了。太陽偏斜,氣溫也下來了。
左側(cè)林子里,一個低矮的兩百來平的暖棚蔬菜棚,是王正國引機器房的廢熱氣,用管道接過去的。冬天也長得郁郁蔥蔥。里面菠菜、青菜,黃瓜茄子都有。
更里面,是幾個寬大的香菇棚。這兩年電站不掙錢,但人還得守在這兒。大伯就和王正國一起,搭了這兩座香菇棚。
一家有一座。一年也能有萬把塊貼補生活。
冬天,香菇棚已經(jīng)空了。
王極在里面搜了兩把漏網(wǎng)的干香菇,和一小把干豆角一起泡。再從橫梁上切一小塊臘肉。香菇豆角燉臘肉,就是一個菜了。
再從暖棚里揪一把菠菜,炒菠菜,完美!
蒸一小碗米飯。晚飯有著落了。
鍋上咕嚕著燉菜,王極把折疊桌挪到近前,開始碼字。
最近,王極的抄書,已經(jīng)不限于網(wǎng)絡(luò)小說、武俠小說了。
《邊城》、《***的葬禮》、《三國》,也包括高中的課本、語文讀本。
這會兒抄起來,才真正體會到語文課本文章的絕妙。仔細(xì)品過后,回味無窮,唇齒留香!
以前背課文,只覺得它是負(fù)擔(dān)。這會兒,王極恨不能把全書背下來,囫圇吞到肚子里,再反芻著慢慢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