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細鳳也不是很清楚到底那個“故鄉(xiāng)”位于何處,或者說歷經(jīng)這么多年,早已不復存在。
典籍記載,青州東部,那臨海之濱,有片名氣極大的梧桐山脈?!肚锼?,“南方有鳥,名鹓雛,子知之乎?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從天下九州的分布來看,自南向北分別為梁州,揚州,徐州,青州,和被人戲稱為彈丸之地的兗州,最后才是那被人當作飯后談資第二的冀州。
說來可笑,大出兗州四倍有余的冀州守不住沿海一線,反被對方搶來當作水兵的操練場地,貿(mào)易出海港口,漁民出海口。
冀州多才俊不尚武,即使想要奪回沿海也無可奈何。
既然馬背戰(zhàn)刀比不得,那冀州文人有筆桿子一支,士大夫有唾沫一缸!冀州所著文章一半都是嘲諷兗州是蠻夷,奪地不商量,燒殺不皺眉。
這無非是給天下人做談笑之資。兗州偶爾聽聽犬吠也感覺不賴,用來佐酒滋味兒最為合適。
民風彪悍的兗州百姓有相當信奉的一句話,也就是兗州辛夷王朝,那位御駕親征拿下冀州沿海的先皇所言。他當時御馬停在馳援的冀州虎賁軍前,直言一句,“來都來了,那就干吧”。
冀州上將潘鳳勒馬,紋絲不動,只字不言。抽抽嘴角,我上了,你把我砍死。我退了,皇上把我砍死。大家都是講究人,我不退,你也別攻。
不愧是冀州,武將都流露出一股酸味,以后打仗干脆馬刀換筆墨。
至于為何是談資第二嘛,因為根本沒有第一,純粹惡心冀州的。
——————
密詔上,開篇便是青州梧桐,而梧桐山脈亦有千里之秀。
風光旖旎的美景??墒窃谀巧矫}盡頭的接海口,有處關卡禁制。
在那盡頭,民間百姓說鬼打墻,江湖修士說閻王堂。倒不是因為那里明擺著有多大危機,尋常百姓走過去,不知怎的就會幻像叢生,迷失自我。至于修士,更會因為忌憚神秘的海族而望而卻步。
那些修為頂尖的人物,仿佛得了共同敕令,均不會去嘗試破解一二。
李細鳳看完密詔,毫無猶豫,直奔梧桐山脈這邊。那位武一前輩一直聽細鳳的主意趕車,簡直沒有一絲高手風范。
夜晚降至,是紫衣漢子和竹竿最開心的時候,原因都一樣。
竹竿早早拾來干柴,從小山中取出武一前輩“順來”的糧食,準備煮些讓小姐提精神的熟食。蘿卜湯,通氣暖胃。蘿卜絲,生津解百毒。就蘿卜了!
紫衣一天中難得正經(jīng)一回,正襟危坐,眼睛卻直勾勾盯著馬車。
可憐那匹通靈的汗血寶馬渾身顫抖,心想這漢子忍了這么久,他終于要下口了!
細鳳邊調息邊想著密卷,漢子覺得實在無趣,慵懶的來了一句,“想破腦袋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放一放,看見的又不一定是真的”。細鳳對漢子執(zhí)禮,“晚輩還是一直相信眼見為實。前輩對密卷之語有何見解?”
武一欲言又止,不過馬上就挺正脊背。
清秋蹲在哥哥身邊,左邊竹竿遞來一碗肉粥??v然是見過許多大場面的武一也不禁感慨,今晚的月色分外美,分外飽滿圓潤啊。接下來竹竿盛給公子,最后才是漢子。
“竹竿,想不想修大道?一哥還是有點本事的?!睂τ谶@名漢子竹竿是打心眼兒里感激和佩服,感激是因為救命之恩,沒他小姐和自己就死了,佩服是因為本事大拳頭硬。對于一哥經(jīng)常偷瞄小姐的行為,只認為是想收徒的念頭。
“一哥,說笑了。我哪有那命。再說了,我有師傅。走之前把做菜絕活兒和壓箱底的菜譜都交我了?!敝窀鸵琅f傻笑著,看得出是絕對的真誠。
不過要是給雍州的山巔人知道一個窮小子拒絕了這樣的邀請,是真的會認為,他傻。
對于竹竿的拒絕武一倒沒什么意外。清秋則始終沉默,眼里只有晚餐。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吃完再跑路。
“小秋啊,慢點吃。吃完了一哥再去順,額,順路買”。見清秋嗆著了,武一趕忙出聲提醒道。
對于漢子的好意清秋破天荒“嗯”了一聲。得嘞,這下有的聊了。
“清秋啊,你看這篝火變化無常,明明是兇相卻能讓人心生安穩(wěn),可要是不在黑夜里,卻讓人白日見火,心懼火。所以,還是得先修心啊,心境穩(wěn)了修為什么的自然水到渠成……”
清秋越吃越快,武一見狀越說越快,最后等清秋丟下碗筷,漢子也只能把沒說完的話跟米飯一起咽下去。
一直安安靜靜的細鳳已經(jīng)見怪不怪,自從四人同行,武一每天晚上就和妹妹說些怪話,聽起來很玄妙又讓人不知所云的事情。邊上兩人覺得是想收徒,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想哄騙拐賣。
清秋始終唯唯諾諾,不敢和他對視。一開始還覺得有意思,后來愈發(fā)反感,也不知聽沒聽進去。
修行之于清秋,無甚吸引力,畢竟萬事有兄長。
也不知怎得,在梧桐山脈這段路程,武一談吐更頻繁了,清秋只覺得愈發(fā)煩躁。
當然,只是對于清秋而言,細鳳其實很想請教修行之事。
漢子看向細鳳,一言不發(fā)。
后者去往車上將妹妹扛下,隨后識趣離去。清秋不敢作聲,蹲在地上薅草。接著漢子又看向竹竿,竹竿心雖不舍,還是想著再去多摘些花草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