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繼任的韓威候覺得自己挺倒霉的,這國內(nèi)都還沒有收拾好,外面又是風起云涌,秦楚結(jié)盟伐魏,韓國那真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因為就是那么剛剛好,韓國正好處在楚國、秦國、魏國的中間。
而韓國又是三晉中,實力最弱的一方。
韓國也面臨著一個抉擇,就是倒向秦楚,還是與魏國結(jié)盟。
朝堂上分成兩派是爭論不休。
畢竟魏韓有著傳統(tǒng)盟友的關(guān)系,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心里也有數(shù),但是人性又總是喜歡依靠強者。
正巧,齊國相邦鄒忌來到了韓國都城陽翟(今河南禹州)。
韓威候與相邦公仲侈接見鄒忌。
鄒忌見到韓威候,便好奇道:“君上為何愁眉鎖眼,莫不是遇到了什么難事?”
韓威候一聽,差點使喚仆人拿面鏡子來,難道寡人的憂愁都寫在臉上的?
一旁的公仲侈豈不知鄒忌這點小伎倆,笑道:“齊相千里迢迢趕來,不會是專門為吾君排憂解難的吧?!?br/>
韓威候頓時醒悟過來,神色稍顯尷尬,差點就被這鄒忌給套路了。
鄒忌撫須一笑,道:“那倒不是,只不過我齊國與貴國一直以來相安無事,關(guān)系甚好,若是君上有難處,興許忌能夠幫上忙,哦,倒不是說韓國無人才,需要忌多嘴,只不過有些事,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br/>
韓威候畢竟年輕,不太敢開口,瞟向公仲侈。
公仲侈沉吟少許,道:“齊相說得不錯,吾主最近確實遇到一點難事?!?br/>
鄒忌忙問道:“不知是什么難事?”
公仲侈道:“關(guān)于秦楚結(jié)盟,相信齊相也是知道得,如今秦、魏皆在拉攏吾主,吾主正在考慮跟哪邊結(jié)盟?!?br/>
鄒忌聽完之后,立刻說道:“這很簡單,何許憂愁?”
韓威候忍不住問道:“齊相此話怎講?”
鄒忌道:“當然是與秦楚聯(lián)盟,若與魏國結(jié)盟,以韓魏之力,又豈是秦楚的對手?!?br/>
公仲侈嘆道:“話雖如此,可一旦與秦楚滅掉魏國,我國在秦楚之間,又如何自處?”
鄒忌笑著點點頭道:“韓相言之有理??!但你們也只是給我兩個選擇,這兩個選擇,一個早死,一個晚死,那當然是選擇晚死?。 ?br/>
公仲侈哦了一聲:“依齊相看來,這都是死路一條?”
鄒忌點點頭道:“如今秦楚拉攏貴國,目的是要滅魏,待滅掉魏,貴國對于秦楚還有何意義,同時貴國又處于秦楚腹地,秦君和楚王還有何理由不吞掉貴國。”
韓國如今是被秦、楚、魏包在中間,如果魏被秦楚滅了,那韓國就變成被秦楚包在中間,就是留著也是一個廢物。
韓威候沮喪道:“如此說來,怎么都是死路一條?!?br/>
“非也!”
鄒忌立刻道:“秦楚聯(lián)盟,野心是可想而知,那就是要平分天下,對貴國是威脅,對于趙國和我齊國亦是威脅,那為什么我們?nèi)龂鵀楹尾唤Y(jié)盟,共同抗衡秦楚?!?br/>
韓威候好奇道:“為何不拉上魏國,共結(jié)四國聯(lián)盟。”
鄒忌嘆了口氣,道:“君上有所不知,之前我齊國與魏國交戰(zhàn),與楚國交戰(zhàn),導致國力大損,若再興戰(zhàn)事,我齊國實在是難以負擔。”
韓威候差點噴口血出來。
誰人不知七雄之中,就屬你齊國最富,就屬我韓國最窮,你竟然還在我面前哭窮,真是好不要臉。
公仲侈則是沉默不語。
鄒忌又嘆了口氣,道:“能不打仗,還是不打得好??!”
韓威候聽得是連連點頭。
他即位前一年,韓國大旱,至今都未恢復過來,這幾年間,韓國都是在休養(yǎng)生息,盡量避免戰(zhàn)爭,之前姬扁號令諸侯伐秦,韓國是唯一一個拒絕的國家。
鄒忌的這個想法,非常符合韓威候的心意。
韓威候立刻問道:“如此便能避免戰(zhàn)爭?”
鄒忌道:“至少可以減輕我們?nèi)龂呢摀?,若是我們直接與魏結(jié)盟,那便是公然與秦楚為敵,秦楚皆有理由攻伐我國,但若不與魏國結(jié)盟,我們便可伺機而動,若是魏國抵抗的住,那咱們就不出兵,若是魏國抵抗不住,那我們再出兵援魏,如此便可避免直接與秦楚開戰(zhàn)?!?br/>
韓威候非常開心,連連點頭。
公仲侈卻是嘆得一口氣。
鄒忌道:“韓相為何嘆氣?”
公仲侈嘆道:“齊相有所不知,我們韓國國力本就不如你們齊國,近年來天災不斷,這糧食都吃不起了,哪里還有能力援魏,若是與貴國和趙國結(jié)盟,只怕會連累貴國??!”
鄒忌微微笑道:“若是到時真的要援魏,這糧食方面,我國可以支援貴國一些?!?br/>
公仲侈苦笑道:“一些可能不夠??!”
鄒忌神色稍稍一變,道:“此事到時咱們可以再商量,難道韓相已經(jīng)知曉缺多少糧食?”
公仲侈呵呵道:“是是是,等到齊相說服趙國結(jié)盟,咱們再一塊商量。”
言下之意,你先去說服趙國,趙國同意,我們韓國才同意。
不然的話,這齊、韓聯(lián)盟有個球用,兩國就連一寸接壤的土地都沒有。
另外,這齊國乃是東方老狐貍,總是躲在后面,讓別得國家為他齊國沖鋒陷陣。選擇韓、趙結(jié)盟,不還是為齊國保存實力么,真要援魏,自然是韓、趙出兵最快,等齊國大軍殺到時,又是以逸待勞。
那孫臏和田忌曾就將三晉玩得是外焦里嫩。
但也不得不說,與齊國聯(lián)盟,最符合韓國的利益,畢竟齊國對于韓國的威脅是最小的,秦、楚可都是如狼似虎啊。
既然這人我要出,那么這糧食,你齊國自然要負責。
這其實是非常公道的。
齊國也愿意干這種花錢消災之事,畢竟齊國的經(jīng)濟非常發(fā)達,且糧倉充盈,救濟一下貧困戶,那也是應該得。
談完之后,鄒忌便就告辭了,他還要趕去趙國。
剛出王宮,忽聽一人喊道:“鄒忌子。”
鄒忌回頭一看,愣了下,道:“張儀?!?br/>
來者正是張儀,他最不想在這里遇到的人,還就是鄒忌,他走上前,拱手道:“想不到在這里遇見齊相。”
鄒忌呵呵道:“這可真是巧啊?!?br/>
二人寒暄兩句,便一同去往邊上的酒舍坐下。
張儀問道:“齊相以為這天下諸侯,誰更有希望問鼎中原?”
鄒忌搖頭道:“這我倒是未有想過,不知秦相對此有何看法?”
張儀道:“依我之見,唯秦、齊、楚三國?!?br/>
鄒忌笑了笑,沒有接這話。
張儀道:“既然如此,何不我們?nèi)蚁确痔煜?,再決雌雄?!?br/>
鄒忌搖搖頭道:“不瞞秦相,吾王未有秦君之野心,如今吾王更希望以和為貴?!?br/>
張儀呵呵道:“是呀!齊王確實沒有野心,那滕、莒等國都是自己消失的?!?br/>
鄒忌笑了笑,道:“抱歉!我這還要趕去趙國,不能與秦相多聊,改日我再登門謝罪?!?br/>
張儀笑道:“齊相就不怕張儀去邯鄲給您添亂?!?br/>
鄒忌呵呵道:“哪能不怕,這獅子都和老虎結(jié)盟了,試問天下誰人不害怕?。 闭f著,他站起身來,拱手道:“告辭!告辭!”
張儀還是頗有風度地站起身來,拱手道:“齊相慢走。”
待鄒忌走后,張儀坐了下去,感慨道:“是呀!這獅子與老虎結(jié)盟了,誰人不害怕??!唉...他既然來了,那我就還是回去復命吧,待在這里也毫無意義。”
他來這里就是想拉攏韓國,但是齊國來了,那就是給了韓國第三個選擇,張儀知道自己沒戲了。
秦楚聯(lián)盟,那么這些小國家還有跟他們結(jié)盟的意義嗎?
一個老大帶一個小弟,或者兩個小弟,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兩個老大帶一個小弟,這小弟絕對活不長,就是不累死他,也會被打死的,到底聽誰的呀。
且不管打誰,肉都會被他們給吃了,小國最終只能淪為他們的午餐。
張儀都知道自己沒戲,魏國就更加沒戲。
而魏惠王在一開春,就將讓自己謀士傾巢而出,包括相邦惠施,就連那燕國都沒有放過,四處尋找盟友。
但無一所獲。
畢竟誰也不敢輕易與秦楚為敵。
魏國朝堂上吵得已經(jīng)天翻地覆,覺得這天都要塌了下來。
各種昏招層出不窮。
有人建議直接向秦國或者楚國投降。
有人建議傾國之力與秦、楚決一死戰(zhàn),魏武卒尚還有一口氣在。
好在姬定及時趕到,拼命的安撫魏惠王,老頭這才沒有失了理智。
但老頭還是急得要命,在花園的亭臺中是來回踱步,突然瞧了眼坐在那里自己跟自己下棋的姬定,郁悶道:“先生,你們怎還有心情下棋。”
同時心里在想,待會就去吩咐將宮里所有的棋盤都給燒了,讓你小子下棋。
姬定抬起頭來,問道:“大王有事吩咐嗎?”
魏惠王道:“如今秦國大軍壓至河西,而楚國大軍直至襄陵(河南睢縣),稍有不慎,那便是滅頂之災??!”
楚國覬覦襄陵已久,打通這里,西去可征伐三晉,而東去則是可以進攻齊、宋。
當初與秦國結(jié)盟時,兩國就說清楚,魏國的河東地區(qū),由秦國負責占領(lǐng),腹地由楚國負責占領(lǐng)。
姬定問道:“大王可知這解除死結(jié)的最快方法是什么嗎?”
魏惠王不耐煩道:“寡人不知。”
姬定便道:“那便是一刀割斷,如今還沒有打起來,再多的對策,也是空談,打起來,打起來這問題就解決了?!?br/>
魏惠王哼道:“打起來可就晚了?!?br/>
姬定呵呵道:“不晚,不晚,如今我們越是孤立無援,那就越安全,目前只需通知前線將領(lǐng),讓他們死守一段時期,萬不可出戰(zhàn),那便行了?!?br/>
魏惠王坐了下來,道:“先生真有把握與秦國達成結(jié)盟嗎?”
姬定點點頭,道:“齊國這一腳插進來,其實對于我們更加有利,因為秦國是最不想見到三晉與齊國達成聯(lián)盟,一旦達成,那么秦楚聯(lián)盟,要更有利于楚國和齊國,而非是秦國。”
正當這時,一個閹人通報道:“稟告大王,相邦回來了?!?br/>
魏惠王大喜,忙道:“快請相邦進來。”
哪還用請,惠施已經(jīng)走了進來。
魏惠王急忙問道:“相邦此去可有收獲?!?br/>
惠施先是瞧了眼姬定,然后才道:“跟預想中的差不多,齊王并未答應與我們結(jié)盟,同時齊王希望我們借一條糧道給齊國,用于支援韓國?!?br/>
魏惠王聽罷,道:“齊王可真是欺人太甚?!?br/>
不結(jié)盟,還要借糧道,這不是欺人太甚是甚么。
惠施笑道:“大王勿惱,且聽臣說完,如果我們愿意借一條兩道給齊國,那么韓國也愿意借一條糧道給我們,用于支援河東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