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魏國與齊國,誰才是最大的贏家,這個還真不好判斷。
就看你是從哪個角度去分析。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秦國肯定此次外交爭鋒中最大的輸家。
這也是張儀事秦以來,遭遇到最大的一次失敗,沒有之一。
然而,面對鎩羽而歸的張儀,嬴駟卻沒有半點責怪,反而還哈哈笑道:“相邦無須為此介懷,他們聯合起來針對我秦國,這不恰恰證明,我秦國實力之強大,此乃好事啊!哈哈---!”
張儀拱手一禮,道:“君上還請放心,今日之辱,臣定會還于他們的?!?br/>
“不!”嬴駟大手一揮,霸氣道:“寡人要百倍還于他們?!?br/>
說著,他又緊接著問道:“相邦可有應對之策?”
張儀立刻道:“君上有所不知,臣之所以急忙忙趕回國來,就是希望能夠早日奏請君上,出兵攻打魏國,臣倒是不信那楚國真的愿意傾國之力來救魏國?!?br/>
嬴駟一拍桌子道:“說得好!相邦可真是與寡人想到一塊去了,寡人也認為那楚相不過是在虛張聲勢,上回周天子號令諸侯伐秦,那楚人不也是過來看了一眼就灰溜溜回去了么,何須懼哉?!?br/>
他雖然沒有責怪張儀,但他心里可是非常窩火,你們這些混蛋,又聯合起來對付我秦國,真當我老秦人好欺負么。
既然罵不過你們,那就開戰(zhàn)唄。
拼一拼硬實力。
不過話說回來,如今秦國的外交,本來也是依仗自己的軍事實力,經常用武力威懾,來到達自己的政治目的。
張儀點點頭道:“君上言之有理,但是在出兵之前,我們也得做好萬全準備,萬一楚國真得傾國之力來救援,我們又該如何應對?!?br/>
嬴駟點點頭,問道:“相邦以為我們該如何應對?”
張儀稍一沉吟道:“如果楚國真的發(fā)兵來救,那么齊國也有可能會出兵,因為此次會議乃是齊國召開的,齊國必然會捍衛(wèi)此次會議的成果,屆時,趙國、韓國可能都會發(fā)兵,這么算下來,我們至少要準備好五十萬兵馬來應戰(zhàn)?!?br/>
嬴駟吸得一口冷氣,“五十萬兵馬?”
張儀點點頭,又道:“若是要讓他們百倍奉還,至少得一百萬?!?br/>
嬴駟徹底無語了。
你張儀到底會不會打仗,動不動就幾十上百萬,寡人不過是想出口惡氣,你這是要打國戰(zhàn),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你是瘋了嗎?
嬴駟瞟了眼張儀,呵呵兩聲:“原來相邦不是希望寡人出兵雪恥,而是希望寡人忍讓啊?!?br/>
張儀訕訕點了下頭。
原來張儀早就猜到年輕氣盛的嬴駟,肯定是不堪受辱,就算他不主動提起,嬴駟也會有發(fā)兵之心,但是他認為此時絕不是好的時機,越是這種時候,就越要冷靜對待。
方才被張儀連潑兩桶冷水,嬴駟也漸漸冷靜下來,問道:“難道此事就這么算了?”
張儀搖搖頭道:“自然不能算了,臣以為君上該主動將曲沃、汾陰、皮氏交還給魏國。”
“什么?”
嬴駟睜圓雙目,瞪著張儀。
好家伙!
讓寡人憋著這口惡氣也就罷了,竟然還主動跪下。
我小駟就不要面子么。
張儀忙解釋道:“君上,依臣判斷,楚國這回多半不是虛張聲勢,可能楚國與魏國已經達成某種秘密協(xié)議,就算我們不出兵,他們也定會想辦法在河東地區(qū)挑起戰(zhàn)爭,以此來聯合其他諸侯國?!?br/>
嬴駟哼道:“讓他們來就是了,寡人可是不懼?!?br/>
張儀道:“君上說得是,其實就算他們聯合伐秦,我們亦有勝利的可能,但到底是有風險的,臣以為這并不值得??!
目前來看,各諸侯國都畏懼我秦國,都想遏制住我們擴張的勢頭,在這情況下,我們若是還寸步不讓,只會加重他們對我秦國的防備之心。
然而,他們的聯盟只是一時的,只要我們退讓一步,以弱示敵,他們很快就會想起彼此間的矛盾,他們的聯盟很快便會瓦解。
其實那楚相說得對,我們秦國占有絕佳的地理位置,在他們團結一心之時,我們可退避三舍,等到他們相互爭斗之時,我們再出關,逐個擊破?!?br/>
輸了自然得付出代價。
外交之事,最忌諱意氣用事,該舍棄還是要舍棄,始終要以國家利益為先,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外交家。
嬴駟郁悶道:“寡人倒不是吝嗇那三座城池,只不過...只不過若是這么做的話,其他諸侯國還會將寡人放在眼里么?!?br/>
張儀道:“臣此番建議,正是為了君上的顏面著想?!?br/>
嬴駟只覺莫名其妙道:“是嗎?寡人怎么沒有看出來?”
張儀道:“目前那河東三鎮(zhèn),還未完全交予我們,我們秦軍在河東地區(qū),也未站住腳,如果這時候,楚國與三晉聯合伐秦,我們可能還是要退出河東地區(qū),到時豈不是更加丟人。
如今我們主動還給魏國,并不代表我們害怕,而是我們要與楚國競爭,楚國花這么大的代價,無非就是想拉攏魏國,我們秦國若想拉攏魏國,自然也得付出一些代價。”
嬴駟鐵青著臉,兀自搖頭道:“這...這寡人做不到,寡人要是這么做,如何向臣民交代。”
張儀耐心地勸說道:“臣并非是讓君上一味的忍讓,只不過臣認為,此時不宜將三晉推到楚國或者齊國的懷里去?!?br/>
嬴駟立刻道:“如今楚國為魏國撐腰,我們就立刻讓出三鎮(zhèn),那大家都會認為楚國比我秦國更加強大,不都會投靠楚國么?!?br/>
張儀道:“讓出那三鎮(zhèn),只是為了繼續(xù)拉攏魏國,而非是要向楚國低頭,在那會議上,楚國明言要支持魏國,但魏國可沒有說要支持楚國,而且楚國似乎已經鐵了心要與我們秦國作對,故此臣認為,要打就直接打楚國。
我們若打楚國,齊國是絕不會幫忙的,其他諸侯國也都樂于見到我們與楚國拼得你死我,屆時我們攻伐楚國,其他諸侯國都不來支援,那么之后我們再轉身東進,就是那楚相想要支援,楚國的臣民也不會答應的?!?br/>
他在回來的路上,就反思過,自己怎么會輸得如此徹底,究其原因,就是他沒有料到楚國這么無私奉獻。
但是,只有楚國是這么打算的,其他諸侯國是各懷鬼胎,打魏國的話,他認為楚國肯定會出兵支援,楚國一出兵,就可能帶動連鎖反應,大家都一擁而上,群毆秦國。
那秦國就會變得非常困難,到底雙拳難敵四手,但是打楚國,他們就不見得會幫忙,秦楚太過強大,相互削弱一下,對大家都好。
嬴駟也想明白此理,皺眉道:“若想直接攻伐楚國,只有從武關出兵,但是如今武關外面,楚國已經派了重兵防守,最好的路線還是要從韓國借道?!?br/>
張儀笑道:“當時會議上,楚相提出平衡戰(zhàn)略后,臣當時就說了,會將巴國視為我們秦國的核心利益。
如今楚國正在巴國征伐,一旦楚國徹底消滅巴國,那么蜀國就岌岌可危,臣愿去一趟蜀國,與蜀國和巴國結盟,共同抵抗楚國的攻伐,我們若在巴蜀與楚國交戰(zhàn),其他諸侯國就更加不會來了,到底巴蜀還不是楚國的領地啊!”
嬴駟稍稍點頭。
確實!
這冤有頭,債有主,要找也應該找楚國撒氣,那魏相惠施到底是沒有明言反抗秦國。
關鍵這可以令大臣們接受。
受到如此屈辱,還跪還三鎮(zhèn),那老秦人可是受不了??!
嬴駟又道:“我們何不直接出兵楚國,無須將那三鎮(zhèn)還于魏國?!?br/>
他還是比較有野心的,河東地區(qū),他是勢在必得,如今好不容易占得先機,馬上就拱手讓出,這令他非常不爽。
張儀道:“如此倒也不是不行,但前提是,我們能夠速戰(zhàn)速決,一舉擊垮楚軍,如此便可攜大勝之威,令魏國他們不敢與我們?yōu)閿场?br/>
可萬一不成,陷入與楚國的持久戰(zhàn),魏國就極有可能會出兵,趁虛而入,一旦魏國出兵,那么將會引起一連串的變數,臣以為還是風險過高,先將三鎮(zhèn)還于魏國,穩(wěn)住三晉,然后再大張旗鼓的南下與楚交戰(zhàn),如此便可穩(wěn)定住東邊的齊國?!?br/>
如今這個亂世,一旦打起來,就充滿著不確定性,而目前得情況對于秦國而言,是比較危險的,走每一步都要求穩(wěn)為先,決不能讓東邊諸侯六國聯合起來伐秦。
與楚國在巴蜀交戰(zhàn),齊國要出兵,也是打楚國,不可能幫楚國,巴蜀距離齊國太遠,毫無利益可圖。
嬴駟最終還是接受了張儀的建議。
在之后的朝會上面,張儀就將所有的原因,都歸咎于那位楚相頭上,還說楚相辱罵咱秦人馬夫。
這立刻就引起秦人的極度不滿。
秦國上下頓時是同仇敵愾,誓要與楚國決一死戰(zhàn)。
如今的秦國可不是當初的秦國,國力的強大,讓他們都無法接受這般屈辱。
張儀便以此為由,提出將三鎮(zhèn)還于魏國,穩(wěn)住三晉,然后全力進攻楚國。
這倒是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對,他們也不愿意讓出河東三鎮(zhèn),但是張儀最終還是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他們。
就事論事,那楚國都已經表明態(tài)度,要與秦國戰(zhàn)到底,若不將楚國打下去,別人也不會畏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