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仔細看過小冊子上面的具體內(nèi)容后,杜遠等墨者都感到極為興奮,他們之前離開秦國,不就是因為對于舊墨者行會的固化感到不滿么,都表示愿意加入這一個嶄新的墨者行會。
“新會”由此誕生。
對于這個名字,姬定也對他們做出解釋,原本是叫做“新墨會”,以此來區(qū)別以前的墨者行會,但姬定認為若要追求天下大同,追求兼愛、非攻、尚賢。
那就要做到心中無墨。
若心中有“墨”,自有你我之別,這有違大家創(chuàng)會的初衷,故而去“墨”,名為“新會”。
各學(xué)派的人,皆可加入。
姬定、魯伯友,再加上杜遠等五人,共七人,在洞中立誓,新會正式成立,而他們則是新會的第一批成員。
會長,將由端木復(fù)擔任。
副會長則是姬定。
魯伯友、杜遠則是組成宣傳部。
目前來說,也不需要去打仗,主要任務(wù)就是吸納會員,宣傳是目前新會的首要任務(wù)。
之后姬定又給他們扎扎實實上得一課。
之前墨者行會的宣傳,是有問題的,就是沒有深入群眾,如杜遠等人,都還是有一定家庭背景的人士,可不是城外那些野人,他們都是有讀過書的。
能夠成為子讓的學(xué)生,就不可能是一般人。
墨者行會多半都還是針對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如武藝高強,尚工技,學(xué)問好,其中也包括家庭背景,而勞苦大眾只是他們所領(lǐng)導(dǎo)的對象,而并非是行會所吸納的對象。
姬定首先將這一點糾正過來,任何人只要愿意堅持這個信念,為此愿意付出,且經(jīng)過考驗,那就能夠加入新會。
如何吸納新的會員,自然就是用愛,愛雖然不能發(fā)電,但是在這個亂世之下,那就如寒冬中的一根火柴,是每個人都渴望的。
火柴點燃的星星之火,也終將因愛燎原。
之后又針對蜀地的亂局,姬定開始安排他們的任務(wù),在哪幾個地方建立起分會,暫時來說,還是以輔蜀抗秦為主。
雖然之前姬定是要求推翻蜀王,驅(qū)趕秦軍,但是小小新會,不可能同時做到這兩點,故此要分而治之。
在經(jīng)過幾日的探討和布局之后,大家就開始分頭行事。
杜遠他們根據(jù)計劃去各地建立分會,而魯伯友負責后勤支持,而姬定則是前往廣都(今成都南部)。
之所以要去那里,只因目前那蜀王杜后正在那里整軍備戰(zhàn)。
廣都乃是蜀國三都之一,這蜀有三都,成都、新都、廣都,圈起來就是后世的大成都區(qū),那新都在成都以北,是蜀王亡命天涯的第一站。
而廣都在成都以南,那里農(nóng)業(yè)發(fā)達,且是蜀地的產(chǎn)鹽大都,蜀王希望能夠在那里重組人馬,抗擊秦軍。
而秦軍自然不會放過蜀王,若非楚國在巴國東線突然發(fā)起進攻,魏章早就帶著秦國主力殺了過來。
而巴國的突變,令魏章又趕往巴國,接管當?shù)氐膽?zhàn)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緩了秦軍的進攻。
畢竟這已經(jīng)不是秦軍的精銳之師,而是秦軍部分主力與苴國的聯(lián)軍,進攻并非如之前那么犀利。
這倒是給予蜀王喘息之機?。?br/>
蜀王杜后在廣都收集殘兵敗將,多達四萬之眾,準備在此與秦軍決一死戰(zhàn)。
雖然在人數(shù)上,蜀王這邊是占得優(yōu)勢,但不少大臣都認為,憑借這些殘兵敗將,是難以抵擋住秦軍。
古往今來,越是到這性命攸關(guān)之際,這爭論就越多。
一些大臣主張繼續(xù)跑路,是不可能打得過秦軍的。
但也有些大臣認為必須得守住廣都,守住廣都,才有反攻的機會,繼續(xù)逃跑的話,那將永遠成為喪家之犬。
因為再退的話,那可就什么都沒了。
這廣都乃是他們最后的糧倉,再往南的話,就等于離開了大城鎮(zhèn),進入部落山區(qū),那可就失去了翻盤的本錢。
杜后對此也是猶豫不定,一方面他也怕死,對面秦軍一路橫掃,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反觀蜀軍這邊士氣已經(jīng)低落到望風(fēng)而逃的地步。
但是他又舍不得放棄廣都這個富饒的城鎮(zhèn)。
正當他們糾結(jié)之時,姬定抵達了廣都。
蜀王杜后聽聞楚相來了,可真是喜極而泣,連鞋都不穿,跳下臥榻,就跑了出去迎接楚相。
可一瞧這楚相還不到二十歲,頓時就有些慌。
這是楚相嗎?
直到姬定拿出自己令牌之后,再加上有幾個蜀國大臣聽過這位年輕的楚相,蜀王杜后這才相信姬定的身份。
杜后立刻就向姬定訴苦,以及辯解,畢竟最初他們蜀國是決定投誠秦國,與楚國為敵。
“楚相有所不知,我們蜀國本無與貴國為敵的想法,只因聽信了那張儀的謊言,才......!”
“君上無須對此解釋?!?br/>
姬定手一抬,打斷了他的話,然后道:“不管我們兩國之前有多少恩怨,都暫且先放到一邊,我今日奉命來此,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協(xié)助貴國抵抗秦軍?!?br/>
杜后與他的一干大臣們,皆是喜不勝收。
杜后忙問道:“那不知楚相帶了多少人馬前來?”
“目前就我們主仆數(shù)人?!奔Фㄈ鐚嵉?。
“......!”
杜后等一干蜀國大臣,頓時從天堂跌入地獄。
主仆數(shù)人?
是開玩笑的么?
那你拿什么協(xié)助我們抵抗秦軍?。?br/>
是嘴么?
姬定目光一掃,笑道:“相信諸位已經(jīng)感受到,對面秦軍的攻勢已經(jīng)是大不如前。而這都是因為我軍主力正在對巴國發(fā)動進攻,迫使秦軍盡半主力前往巴國支援?!?br/>
這不說還好,說了杜后更加尷尬。
那又如何?
還是打不過啊!
魏章之所以趕抽調(diào)半數(shù)主力去支援巴國,不就是因為他認為蜀地大勢已定。
姬定又接著說道:“當然,我們也知道,葭陰一戰(zhàn),蜀軍精銳損失大半,即便我們牽制住一半秦軍主力,以蜀軍目前的實力,還是難以抵抗住秦軍。但是,我們對巴國發(fā)動進攻,也并不是為了讓貴國與秦軍決戰(zhàn),而是為了給你們爭取撤退的機會?!?br/>
“撤...撤退?”
杜后又是一臉錯愕地看著姬定。
他得知楚相到來,肯定是要幫他們抵抗秦軍,哪知姬定卻是讓他們撤退。
這...!
姬定點點頭,道:“我們大王希望君上能夠放棄廣都,南撤到青水一代,依靠山林、河水等天險與秦軍繼續(xù)作戰(zhàn)。”
所為的青水一代,就是后世的樂山、峨眉山地區(qū)。
立刻便有一個蜀國大臣站出來,道:“這廣都若丟,等于蜀中富饒之地,盡歸秦人所有,屆時我們將永無翻身之日啊?!?br/>
姬定先是審視此人一番,然后質(zhì)疑道:“你莫不是秦人派來的奸細?”
“你...你休要血口噴人,你憑什么這么說?”那大臣當即怒斥道。
姬定冷笑一聲:“你難道還看不清局勢嗎?真正迫切想要決戰(zhàn)的乃是秦軍,看看秦軍進軍路線,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擒賊先擒王。他們不顧左右兩翼的防線,直奔這而來。
這是為何?
很簡單,秦軍攏共才派三萬兵馬進入蜀地,而蜀地又與秦國本土隔著蜀道,同時又面臨著我國在東線的進攻,那么這務(wù)必要求秦軍速戰(zhàn)速決,拖下去,只會對秦軍更為不利。
如果能夠一舉擒獲蜀君以及各位大臣,那么蜀國將群龍無首,其余地方只能投誠秦國,如此簡單的戰(zhàn)略意圖,你們竟然視而不見,還建議與秦軍決戰(zhàn),不是奸細又是什么?!?br/>
“你...我...!”
那大臣指著姬定,氣得話都說不全,于是又向杜后道:“大王明鑒,臣一直以來忠心耿耿,絕無反叛之心,臣之所以建議與秦軍決戰(zhàn),乃是因為廣都是我們最后的糧倉,若是丟了廣都,我們憑何立足于蜀地?!?br/>
姬定冷笑一聲:“憑何立足于蜀地?那我倒要問問你,我又是為何來此?”
那大臣當即反駁道:“我也想知道你為何來此?你一沒有帶人馬,二沒有帶糧食,你拿什么支持我們?!?br/>
姬定都氣笑了,道:“我倒也想帶人馬和糧食來,但是你們有給過我們籌備這一切的時日嗎?”
“......!”
堂中是一陣沉默。
確實!
除非楚人會飛,亦或者楚王料事如神,先就將人馬和糧食備好,否則的話,是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日內(nèi)就帶著千軍萬馬趕來。
姬定又道:“如果我們楚國決定不支持貴國,那么我也會建議在此與秦軍決一死戰(zhàn),確實也沒有退路了,但是如今我們楚國將會給予貴國全力支持。
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便你們失去廣都,也有我們楚國在后面支持你們,你們依舊可以立足于蜀中,與秦軍繼續(xù)作戰(zhàn),何談無路可退?。 ?br/>
那些主逃派,紛紛站出來,給予姬定支持。
而主戰(zhàn)派則是沉默不語。
他們主戰(zhàn)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廣都這個糧倉的重要性,若失去這里,將再無本錢翻盤,但如果楚國給予全力支持的話,那這個糧倉的重要性自然就大大降低。
杜后也動心了,是眼巴巴地問道:“貴國真的會給予我們支持嗎?”
姬定正色道:“這不是給予你們支持,而是我們兩國命運已經(jīng)連在一起,如果蜀國滅亡,巴蜀盡歸秦國所有,那么我們楚國將面臨多大的壓力,故此我們一定會給予貴國源源不斷地支持,我們只要求一點,就是君上能夠帶領(lǐng)蜀人繼續(xù)與秦軍作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