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非也,但求明公一份軍令。”
曹丕稚嫩的聲音從門外傳來,曹昂和張邈都尋聲望去。
曹昂見到來人是曹丕,也難免生氣,先是向張邈行了一禮,然后起身來到曹丕面前。
曹昂背向張邈,在張邈看不見的地方怒瞪了曹丕一眼。
曹昂的眼睛似乎會說話:“為兄正好要逼迫張邈就范,你為何過來給張邈一個臺階下?
你要討軍令?有什么軍令有兵馬錢糧重要?
出兵攻打黑山賊?不可能的好吧?張邈只愿意龜縮在這封丘城內(nèi)。
哎,三弟你還是一個小孩子,不懂大人的世界?!?br/> 曹昂很快平復(fù)心中的怒火,此時又生出幾分悲涼。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曹昂聽曹丕的建議來陳留借兵,但不想最終借兵之事卻壞在曹丕手中。
借兵前半程,曹昂從遇到河匪水賊的時候,就已經(jīng)想到了今天這一出。
只要能夠從陳留借到一千套武器和鎧甲,那么曹昂就能將之前收編的河匪水賊武裝起來,瞬間讓曹軍多出一千可用之士。
但現(xiàn)在沒有武器,沒有甲胄,那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曹昂帶著之前的水賊上戰(zhàn)場,人家也會因為裝備不行,士氣不足,臨陣脫逃,毫無用處。
“賢侄欲求何等軍令,但說無妨?!睆堝沩樦茇Ыo出的臺階下來,迅速答應(yīng)道。
不借將士,不借武器,那么剩下都好說,張邈甚至想要額外送曹丕一些布匹。
送糧食,曹丕回去可以征兵,可送布匹,那就只能做新衣服,或者做旌旗,用處沒那么大。
在張邈自鳴得意的同時,曹丕說出了事先想好的話。
“請明公下達軍令,通知各縣,我兄弟二人欲在陳留募兵,抗擊黑山賊?!?br/> “這……”張邈聞此甚是吃驚,這種話完全不像是曹丕這種四歲小兒能夠說出來的。
凡事只可一而再,不可再而三。
張邈此前已經(jīng)拒絕曹昂兩次,這第三次是曹丕的請求,此前張邈已經(jīng)有意向同意,張邈再拒絕,那就是撕破臉皮,徹底不講情面了。
其實,曹丕開口提的條件,張邈感情上是能夠允許的。
募兵而已,反正也不花他張邈的錢糧。
不過,曹丕讓張邈下令在陳留募兵,那么各縣官員會揣摩張邈的意思,認為要大力支持曹氏兄弟,到時候會讓曹氏兄弟大有收獲,不枉此行。
可這一點卻并非是張邈本意,張邈所慮恰好與此相反。
并且,這道軍令一下,也會引起陳留百姓廣泛響應(yīng)。
軍令表面上是為抗擊黑山賊而募兵,這是號召陳留郡內(nèi)仁人義士,守衛(wèi)家園。
實際上曹氏兄弟募兵確實是為抗擊黑山賊募兵,但守衛(wèi)的卻是原武,是曹操,是曹家,是東郡。
從根本上講,曹丕這道募兵令角度非常刁鉆,損害了張邈,損害了陳留的利益,而曹家則借此,無形之中獲得一批力量。
張邈能夠想象得到,在這波募兵中,或許會有陳留本地熱血青年,非但要來參軍,還會送錢送禮送武器,犒勞軍隊,甚至陳留世家,也會稍微出一份力,搏一搏名聲。
就在張邈苦惱的時候,曹丕不給張邈思考機會,繼續(xù)說道:“家父曾言,我若不還,往依孟卓,明公真欲見死不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