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養(yǎng)劍之術(shù),則是關(guān)于以后飛劍的養(yǎng)護與提升。
李魚前世就曾拜訪過一位劍修前輩。
對方的本命飛劍最初只是一口凡鐵鑄就的劍,普普通通,平平無奇。
后來這位前輩意外踏入修行之道,也并未遺棄,而是不遺余力的繼續(xù)耗費心血,尋來諸多奇金靈材來培養(yǎng)蘊養(yǎng)這口凡鐵劍。
最終,這口凡鐵之劍由凡鐵化仙金,蛻變?yōu)橐豢谡嬲南傻乐翆殻?br/> 所以,既有御敵之術(shù),又有煉劍之術(shù)、養(yǎng)劍之法,形成一套全面的、行之有效的傳承,這才算是一套完整的劍道傳承。
李魚雖算得上半個劍修,腦海中也有一大堆修行法門,但卻沒有一部完整的劍道傳承。
他只有一部殘缺的劍訣——《青殺劍典》。
缺少與之匹配的煉劍之術(shù),養(yǎng)劍之法。
或者說,《青殺劍典》本身很特殊,只是一套護身殺生的劍訣,不具備任何煉劍養(yǎng)劍的法門。
幸好李魚前世修為進無可進的情況下,曾涉獵諸多異術(shù),本身也精通煉器術(shù),要煉一口稱心如意的飛劍還難不倒他。
李魚靈光如潮,一直思索至凌晨丑時,對于煉劍一事終于有了完整的計劃,他果斷停止思索,開始閉目養(yǎng)神。
……
翌日一早,用過玄明小道士送來的齋飯后,李魚出了門,來到昨日的那所小院。
此時院子里,靜遠老道已經(jīng)早早的在等著他了。
今日老道換了一身藍白道袍,雪白的須發(fā)梳理的整整齊齊,配上他那副仙風道骨般的賣相,只是站在那里,便自有一股岳峙淵渟的宗師氣度。
“讓前輩久等了?!?br/> 李魚拱了拱手。
“小友無需客氣?!?br/> 靜遠老道微微一笑:“事不宜遲,我們走吧?!?br/> “好?!?br/> 當下兩人出了道觀,一路不停,沿著小路朝著后山而去。
兩人都非常人,腳力不慢,不多時,就已經(jīng)翻過了山頭,穿過一片樹林,在老道的帶領(lǐng)下,來到了一處較為偏僻的山谷。
山谷內(nèi)風景如畫,處處翠綠,令人心曠神怡。
然而李魚一眼便望見山谷最深處的一棟石屋。
這間石屋以山間青石壘砌,藤蔓幾乎爬滿了墻面,整體隱藏在草木之間,看上去毫不起眼。
兩人來到石屋前,老道當先一步,推門走了進去,李魚隨后也跟了上來。
就見到石屋內(nèi)除了一尊古樸銅爐和一只蒲團外,別無他物。
銅爐有半人之高,大肚圓腹,爐身爐蓋俱全,表面銘刻有神秘復雜的紋路,青綠深沉,泛著一股幽深之意,顯得古樸而神秘。
八只無角真龍盤踞在爐體表面,張牙舞爪,活靈活現(xiàn),尊貴霸道之中帶著一股攝人心魄的氣息。
這些螭龍尾部垂于爐底,修長的軀體蜿蜒盤旋,頭部齊齊伸向爐口,龍口大張,李魚隱隱察覺其中似有著不知名的奧妙。
在赤螭靈爐之下,有一個碗口粗細的小井,直通地底,井口暗紅,以不知名金屬鑄煉而成,表面刻滿了各異紋路和符篆。
李魚一眼便看出,這些紋路和符篆各自具有禁錮、控火、壓制、降溫等作用,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套完整的禁制。
這口小井便是地火口。
下面有一道地火靈脈,直通地肺炎心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