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身世之三秦攻魏國9
雖說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秦王對王翦這次兵敗,并不想降罪于他。他知道,秦國能開創(chuàng)出如此的局面,王翦是有著莫大的功勞的。像現(xiàn)在這么一個小小的失利,在王翦赫赫戰(zhàn)功面前,簡直就不值一提的了。雖說手下的一班文臣們跳得兇,參奏王翦的奏章像雪花一樣飛來。不過,秦王在看到這些奏章時,總是看過后,就擱置一邊了。
秦王知道這些人,大多是想以此泄私憤。雖然他們都擺出大公無私的樣子,所說的道理都是在為國為民,好像只有他們才真正算得上是愛國愛民的了。秦王也算是一個明智的君王,不然秦國不會變得如此強盛的。他知道這些人恨王翦是恨得牙癢癢的,總是想找機會把王翦搬倒,讓他永世也抬不起頭來。這個中緣由,皆因王翦對朝中文臣很是看不順眼,幾乎是沒拿正眼看他們。他認為,這些個文人,他們的肚子里全是些花花腸子,挑撥是非,顛倒黑白那可是頂呱呱,無人能及的。徜若叫他們上戰(zhàn)場,別說捉對廝殺,他就是看到那陣仗,就會嚇得不是腿肚子抽筋就是尿褲子。在如今這亂紛紛的世道,你想靠文人打江山,連門兒都沒有。
在秦王看來,朝中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對自己管束他們是好事,因為他們正好需要一個人來斡旋,而這個人除了秦王別無他選。這樣自己正好把文臣武臣都能很好的控制。這就是政治手腕,也可叫鐵腕,一個君王,如果不能玩弄政治手腕,那他的江山是很難保住的。
憑心而論,這次攻魏,雖說是王翦提出來的,不過,自己也與王翦想到一塊兒去了,其實是自己想用兵,目的無非是想早一點統(tǒng)一全國。要知道,如果秦國一舉殲滅魏國,這就將韓趙兩國分開,使他們再也無法聯(lián)合起來對抗秦國。而秦國或者各個擊破,或者采取蠶食政策,最終把韓趙兩國滅掉。誠如民間有一種說法:人算不如天算。只不過事情并沒朝著自己想的方向發(fā)展,也許這也是天意,上天要韓趙魏多茍活些時日,我們自然也拿上天沒辦法了。至于這次戰(zhàn)爭,我秦國損兵折將不說,還讓韓趙魏三家又聯(lián)手起來對付秦國,又像鐵桶一樣的牢固,真是太令人氣憤的了。
事已至此,說什么也是白說,一切都于事無補的了。至于對戰(zhàn)敗回來的王翦,我是不會處置他的,他可是我的肱股之臣,是大秦不可多得的帥才,今后南征北戰(zhàn)絕對少不了他。那怕那些人跳到天上去,我也不會處置的。秦王很是堅決地想道。
王翦這次回來,想到自己有負秦王的信任,作為一個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軍,怎么也不該犯下這么低級的錯誤,也是兵家之大忌——驕傲輕敵。總是以為自己的軍隊如狼似虎,而魏國的軍隊卻似綿羊,這虎入羊群,你說會是什么概念,那些個羊除了死路一條,別無其它出路了。還有自己對形勢的估計也失誤了,心想韓趙魏三國矛盾積怨很深,他們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冰釋前嫌,攜起手來的。想不到劉橋硬是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韓趙君王,使他們派兵援助魏國。看來今后魏國有了劉橋,秦國真的沒什么作為的了。不管怎么說,這次兵敗,責任全在自己,不能讓秦王降罪于自己的部下。想到這里,王翦主動上朝,請求秦王治他的罪,以儆效尤。
秦王并沒治王翦的罪,他夸王翦忠義可嘉,是大大的忠臣。這次出兵,以一敵三,只是受了點小挫,并沒有什么的。俗話說得好,雙拳難敵四手,猛虎還怕群狼呢!孤王不治王愛卿之罪。王愛卿征戰(zhàn)辛苦,可在家安心休養(yǎng)些時日。
下面的文臣們聽秦王這話,知道秦王是百般的袒護王翦。你就是不經(jīng)過大腦也能想到,這打了敗仗,不但不受到責罰,反而還得到夸獎,看來也只有他王翦才會這樣,換一個人,早就被拿下了。大家見秦王如此護著王翦,本想?yún)⒆嘁槐镜?,也只能忍了。要不然惹得秦王發(fā)了火,搞不好秦王會把王翦打了敗仗的怒火發(fā)泄到自己身上,那可是吃不了兜著走的了??磥磉€是識時務者為俊杰的了。是以下面的文臣們都沒敢做聲,等秦王與王翦兩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