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算是有驚無險地掙到了60元錢,小梅在回家的路上,琢磨著給家里買點兒什么精致的食物,改善一下生活。掙到錢了,也不能總是像葛朗臺似的,做個吝嗇鬼,只進不出吧?
這個時代,食物的樣式還比較貧乏。走了多半條街,都沒有找到一家燒雞鋪子,小梅萬般無奈,只好選擇了一處專門賣豬肉的門面,稱了兩只豬耳朵,鹵熟的,香氣襲人。
擔心臟污了衣服,小梅伸直一只胳膊,把纏系豬耳朵的紙繩遠遠的提在手里,紙張迅速被油滲透,鹵熟的香味兒更是根本就遮蓋不住。
就是這么恰好,拐進自家大胡同的時候,又遇到了無所事事,喜歡找麻煩的馮大娘,一手提著一個馬扎兒,好像是剛剛從哪兒論東家談西家回來,撞到小梅手里提著的油紙包,嘴里“嘖嘖”感慨起來:“小梅丫頭,這是你娘讓你買回來的熟肉吧?哎呦呦,又不是什么過年過節(jié)的,瞧你們家這個不會過日子的,一下子割這么多肉回來,哪兒吃得完嘍?”
小梅很想回敬一句:“您老人家放心,吃不完,也不會麻煩到您門兒上去,求您幫忙吃掉?!?br/> 她張張嘴,卻再次忍住了。跟這種無所事事的老太太爭執(zhí),又有何意義呢?對于不在意的人和物。花費過多的精力去關注,本身就是一件折本的事情。
小梅努力的扯了一抹笑容,腳底下不停,繼續(xù)往家趕。身后,馮大娘照舊是不依不饒的,在自娛自樂嘟嘟囔囔:“你這孩子,都讓大人給慣壞了,見了長輩,連個招呼都不會打,好聽話都不會說,瞧這以后怎么嫁得出門去?!?br/> 看吧,就知道是這樣,你回擊她,她肯定變本加厲的罵你;你不回擊她,她照樣有理由說教你,總之就是看不慣,看誰都看不慣,好像這天底下的什么事情都辜負了她,對不住她似的。
好在,自己的母親,不是這樣無聊的老婦人,不會成日里站在大街上,對所有來往的人物品頭論足,指指點點。
小梅覺得自己足夠幸運。尤其是回到家里的時候,母親已經(jīng)把午飯做好了,未過門的嫂子,也在院子里樹蔭下,跟母親一塊兒動手,加工一鞋盒子的頭花,這個場景溫馨又和睦,小梅一下子就被感動了。
“嫂子,這會兒輪到歇班嗎?”
擁有兩世記憶的小梅,見到哥哥嫂子姐姐的時候,其實是非常憂患的。這幾年看起來自家是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日子不錯,幾個孩子都在全市最好的工作單位,國棉紡織廠上班。
可是誰能料得到?不久以后,工人們就會集體面臨下崗的命運,然后一大家子人全無著落,搞個手忙腳亂,家里積蓄又不夠,日子過得很是愁苦。
眼前的嫂子,就是這個例子,她和自家的姐姐李小紅,是第一批從紡織廠下崗的工人,當時,整個家里陰云密布,老天都塌陷了一樣。
可是這一會兒,沒人想到以后會如何的凄慘,被小妹叫做嫂子的玲姐,也還為自己的工作志得意滿著,聽了小梅的稱呼后,臉上通紅,嘴里結(jié)結(jié)巴巴的回答:“是,歇班呢?!?br/> 善解人意的李母,趕緊接過來話茬兒,對女兒訓斥道:“大閨女了,成天瘋瘋癲癲的,連話都不會說。你玲姐還沒過門呢,不合適叫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