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杜乘風故意做姿態(tài),更不是特意為了聲望值才把紅薯獻出來,而是做為一個曾經(jīng)的軍人,在盡一個軍人的責任。
或許不是每一個軍人都有悲天憫人的偉大胸懷,但是每一個軍人都有守護人民守護國家的真心。
杜乘風了解過歷史,蝗災如果不懂得治理,那對受苦難的百姓來說便是毀滅性的災難。
干旱的時候如果沒有糧食,到時一定是餓殍滿地,這種凄慘的景象杜乘風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與這相比,聲望值已經(jīng)只是次要的了。
“杜乘風,你數(shù)次有功于朝廷有功于社稷,功勞巨大,朕不會忘記的。朕都一一幫你記著,只是為了服眾,待水稻成熟后,朕一并封賞,你沒有意見吧?”杜乘風幾次獻上高產(chǎn)作物,又獻上治蝗良策,李世民心里十分感激,這么大的功勞如果不封賞,他怕這小子心里肯定會鬧意見了,所以先和杜乘風通個氣,免得他多想。
“這個皇上做主便好,小子不介意。只是要提醒皇上的是,蝗災只要做好了那三條預防方法,不足為患。皇上真正要重視的是明年長達半年的久旱天氣,干旱并不可怕,只要做好準備,總能解決,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安撫好百姓才是最重要的?!倍懦孙L語氣凝重地說道。
在杜乘風的認知當中,偶爾的干旱幾個月只要做好抗旱準備,還是可以應付過去的,最怕的就是長年的干旱和洪災。
“你說得對,如何安撫好百姓才是最重要的。”對于杜乘風的建議,李世民自然是十分的認同。
杜乘風提的建議李世民都記在了心里,雖然杜乘風提出了解決的方法,但是真正實施起來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后杜乘風又詳細地跟李世民和褚遂良講解了紅薯方法和注意事項,直到兩人完全明白才作罷。
而褚遂良因為沾了杜乘風的光,理所當然地成了紅薯推廣種植的負責人了。雖然這是一份十分辛苦的差事,而且可能在別人眼中還有些上不了臺面。
不過褚遂良內(nèi)心卻是十分高興的,這可是功在千秋的事情,而且如果成功了皇上肯定少不了封賞的,這也是沾了杜乘風的光了。
這一刻他心里是美滋滋的,同時心里也在想著,要進一步的跟杜乘風打好交道了。
不過杜乘風只打算給李世民200斤紅薯種育苗,其它的杜乘風打算等杜家村的水稻成熟了再放到杜家村再種上一些。
這200斤紅薯也自然先在李世民的皇家莊園先試種,等積累了經(jīng)驗有了足夠的紅薯才能全國推廣。
真正到了明年旱災蝗災來臨的時候,能夠用得上應急的紅薯應該不多,畢竟還要留種。
搞定了蝗災和紅薯的種植問題,杜乘風便借口離開了甘露殿,褚遂良也向李世民告退。
離開了甘露殿,褚遂良大步走到杜乘風身邊,笑盈盈地說道:“乘風兄弟這是要回府了嗎?我送送你唄?”
經(jīng)過了這幾次的事件,褚遂良對杜乘風的態(tài)度愈發(fā)客氣起來。主要是杜乘風人很隨和,雖然年紀小,但是知識閱歷卻遠比他們這些所謂朝廷大臣要豐富得多。
此次的蝗災處理方法和上次在面見李世民的時候那一番治國之策就是很好的例子。
忽略杜乘風第一次進宮那殺氣凜然的樣子,杜乘風還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少年。褚遂良很愿意與這樣的天才少年交好的。
“褚大人客氣了?!倍懦孙L淡淡地說道。
他感覺得出來褚遂良這是在套他的近乎,在向他示好了。前些日子還小兄弟的稱呼著,今天換成乘風兄弟了,不過褚遂良現(xiàn)在也才三十多歲的,稱呼一聲兄弟也不算違和。
“乘風兄弟進宮時應該還沒吃飯吧?前些日子承蒙乘風兄弟指導褚某的書法,一直還沒有來得及好好的謝謝乘風兄弟。要不今天就由我請乘風兄弟去望江樓一起吃個飯如何?”褚遂良悄悄地看了一眼杜乘風說道。
杜乘風看著褚遂良一臉期待的樣子,直覺告訴他褚遂良一定不只是請他吃頓飯這么簡單。
他知道褚遂良是有抱負的,而且傳聞他博學多才,只是后來魏征死后褚遂良才真正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如今因為杜乘風的介入,倒是讓他在李世民的跟前多了很多機會,李世民讓他負責紅薯的推廣種植或許就是一種信號。
“褚大人應該不止請小子吃飯這么簡單吧?”杜乘風笑著猜測道。
被杜乘風看穿了目的,褚遂良反而從容地笑了笑,大方說道:“乘風兄弟果然是慧眼如炬,褚某佩服之至呀,不瞞乘風兄弟,褚某確實還有一些事情請教,不知道乘風兄弟是否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