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宣忽然道:“以盧兄所見,怎樣才能阻止宋軍的進犯呢?”
盧絳卻嘆了口氣道:“國之大事,忘戰(zhàn)必危,蜀主孟昶登基初期,誅權(quán)臣,勵精圖治,倒還有所作為。但一旦大權(quán)在手,逐漸懈怠,開始享樂起來,整天沉湎于酒色歌舞,詩詞文章,全然忘了旁邊宋朝正虎視眈眈,隨時擇機而食。如今,朝政腐敗,積重難返。若真能此時幡然醒悟,當今之計,不吝金錢,招募民間勇士,擴建軍隊。增調(diào)兵馬于北線戰(zhàn)場,堅壁清野,步步設(shè)防,逐步消耗宋軍戰(zhàn)斗力,疲勞宋軍。如興州,西縣,利州一旦堅守不住,退往劍門關(guān),須加強嘉陵江沿岸防守,以免敵軍繞過劍門關(guān),從后面迂回偷襲。只要在劍門關(guān)阻止宋軍,時間一長,宋軍無機可乘,只能無功而返;而東線戰(zhàn)場,作為偏師,本來就是為了牽制蜀國兵力,戰(zhàn)線漫長,更難有所作為。只要守好沿岸據(jù)點,防止宋軍棄舟登陸作戰(zhàn),一旦北線失利,東線自然不潰自退?!?br/> 李仲宣心里暗自稱贊,好一個盧晉卿,真不愧是南唐最后的勇將。
盧絳接著又道:“其實,這次宋朝對蜀國用兵,對我南唐而言,卻是一個大好機會。”
眾位學子精神振奮,七嘴八舌地問:“什么機會?"“說來聽聽?”
盧絳吞了口唾液,道;“淮南諸州新歸宋朝不久,人心未穩(wěn)。目前戌兵空虛。且宋朝接連用兵,師旅疲敝。正好趁此機會,派遣大將,從壽州,潤州,兩路進兵,收復舊境?!?br/> 書生們都為盧絳這個大膽建議震憾。半晌,韓垂,劉式,李寅,何晝等人連說不可。其中李寅道:“此事風險太大了,宋朝對我朝正愁師出無名,這一下惹惱了宋朝,兩國戰(zhàn)端一起,我朝怎敵宋國虎狼之師,到時候,生靈涂炭,喪師失地,豈不自取其辱?!?br/> 李中也道:“現(xiàn)在我朝盡量爭取和平,不予人口實為好,等待時機成熟,再從長計議。”
李仲宣知道盧絳這個計劃跟林仁肇不謀而合,真是英難所見略同。而且,盧絳目前提出的時機更好,可惜,他也明白,南唐是不會有人支持這種行動的。自己也只能慢慢等待,等待成長起來,一步步手握權(quán)柄,才能讓這些忠良將士的苦心謀劃不會白費。
眾人又議論了一陣時事局勢,眼見時辰不早,于是,各自散去。
臨走時,李仲宣對盧絳道:“實不相瞞,我乃南唐二皇子李仲宣,今日聽盧兄高談闊論,對國家的赤膽忠心,對時事的真知灼見,實讓我感動佩服。既然盧兄如此人才,又有報國之心,現(xiàn)在,我給你修書一封,舉薦你去找他,絕對可以讓你一展抱負?!?br/> 盧絳一聽,又驚又喜,當即行禮,道:“小民不識殿下,還望恕罪。如能得殿下引薦,盧某一定不負殿下重望?!?br/> 李仲宣當然知道盧絳的為人,自然不遺余力地招攬。張樂從店里取來紙筆,李仲宣斟酌片刻,寫道:
陳大人尊鑒:
予游江州時,偶識一智勇偉岸之奇士,此人姓盧,名絳,字晉卿,盧肇之后。晉卿為人,廓然有大志,好縱橫兵家言,喜論現(xiàn)世利病,時人不能識其才,晉卿亦不屈己求合,角抵射獵,酣醉于山林,盡顯豪放不羈之本色。惟此性情之人,不藏奸,不畏死,乃忠勇之士,可堪大用。
予與晉卿兄,一見如故,知大人惜才如命,為國家求賢若渴,未聞有滄海遺珠之憾。今特薦此書,望大人側(cè)目納之。。
敬請教安
——李仲宣手諭
寫好后,遞給盧絳道:“你到金陵之后,找光政院輔政,門下侍郎陳喬陳大人,把這封信交給他。他自會接見于你,陳大人愛惜人才,你一定會得到他的賞識?!?br/> 盧絳感激萬分地接過引薦信,小心翼翼地藏好。李仲宣知道他經(jīng)常囊中羞澀,不然,也不至于打獵置換酒錢了,又讓秦望給他五十緡銅錢,作為盤纏。
盧絳得了李仲宣書信,回去白鹿洞書院,辭了兩位山長陳貺,朱弼,自去金陵找陳喬,做出一番風云成績,此是后話,暫且不表。
李仲宣等人出了潯陽酒樓不遠,就發(fā)覺后面鬼鬼祟祟地跟著幾個人。
“這些人應(yīng)該是謝彥實安排的,想看我們?nèi)ツ睦??在什么地方落腳?!鼻赝馈?br/> “就讓他們跟著吧!正好讓他來林府找我們?!崩钪傩器锏匾恍Γ又溃骸罢f不定,又可以發(fā)上一筆小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