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北的蒼山巍峨挺拔,高聳入云,其中有座香爐峰美景更甚,當冬日的第一縷陽光照耀在香爐峰峰尖時,盡是會生出些許淡淡的紫煙,遙遙望去好似九天仙境。
在長安城內(nèi)遠遠望著那高聳的山峰在云層中若隱若現(xiàn),有時運氣好些,還能看見一道瀑布在天邊洶涌傾瀉而下,似乎即使身在長安,耳邊都能響起那隆隆水流擊石的聲音。
余望初來長安時,一首《望香爐峰瀑布》轟動了整個長安城,詩云:“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讓有幸見過此景卻不知如何描述的長安人,都有了一個宣泄點,當時身在長安的百姓,在給故鄉(xiāng)親人報平安的時候,都附上了這首詩,分享自己所見的雄奇景象。
這瀑布傾瀉而下,經(jīng)過蒼山蜿蜒曲折的山路后,在山腳一共分了兩支,一支便是那渭水河,而另一支,則是直接注入了東海。而長安城東,便是這渭水河上游,一條哺育了中原大地漢人成百上千年的母親河。
越靠近上游的河水,若是直接舀起來喝,還能隱隱察覺到一絲甘甜。在這上游渭水河的西側(cè),有一條小支流分了岔,便將那低洼處注成了一片清澈、無暇、波光粼粼的湖泊,此湖便名為聽山池。
泛舟在這聽山池的中央,似是能遠遠聽見蒼山中的鳥獸魚蟲在傾訴著世間的美好,似乎就連那風聲、水聲、樹葉沙沙作響聲,都是在宣告著蒼山的生機勃勃。而漢國數(shù)萬河幫的百姓,都倚著這條渭水河,來維持自家的生計。
河幫主要就是做些貨物運輸和搬運,畢竟來往京城的天下物資走水路比走陸路要節(jié)省些人力物力。只是越靠近上游河水越是湍急,即使是一些駕船的好手也不敢真駛到這長安城東附近的渭水上。
他們在長安城東南角一百里遠的地方,選了處水勢平緩之地,建了處碼頭。這碼頭上不論春夏秋冬,都能見到一身短打,甚至是赤著上身的精壯漢子扛著麻布袋子來來回回。
而今日,這碼頭上的原本監(jiān)督著那些壯丁的監(jiān)工們,似乎都有些懈怠,心不在焉的怒喝了兩句偷懶的勞工后,竟是轉(zhuǎn)身離開了。而那些精壯漢子見監(jiān)工走了,也都松了口氣,挺直腰板抻了個懶腰,不過到是不敢懈怠太過,畢竟工錢是根據(jù)扛東西的數(shù)量來計的。
只是干活時,總是被人盯著的感覺,還是不大好的。
只見那監(jiān)工進了一間看起來不甚起眼的房子,只是內(nèi)部的裝飾卻是顯得十分精致,各類器具小擺件都有其精巧之處,就是一個簡單的臉盆架子,上面竟也有面琉璃鏡子。臉盤子擱置在這架子中一個鏤空的圓形木環(huán)上,架子上面竟還有一處方方正正的小凹槽,里面安安靜靜的躺著一塊皂角。
“幫主!京城里的消息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給兄弟們一句話啊?!?br/> 一個坐在桌案前,孔武有力的年輕人正在翻著一本賬冊,面色微黑,身上一身漢家服飾,但是看起來卻又有些不像,仔細瞧去竟是相較一般的漢家服飾更顯貼身,衣褲都束住了腕口,一個原本應(yīng)當是英武不凡的青年男子被這身衣服一襯,竟顯得有些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