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殿這群孩子,他們除了要隨著李綱學文,還得跟著趙云習武。
趙云是苦出身,練武很大程度上需要打熬身體,而打熬身體是非常辛苦的。
趙云之前雖然帶過兵,可是帶兵和教學生卻是完全不同的,尤其還是歲數(shù)這么小的學生。他沒有思考過該如何教學生,更不知君子六藝中,他只需要教“射”與“御”便行。
所以他一開始沒想過這些嬌生慣養(yǎng)的公子小姐們不能吃苦,便回想自己當初是怎么學武的,打算有樣學樣的去教。
誰曾想剛扎馬步連半柱香的時間都沒到,一群孩子雙腿就開始打擺子,接著就一個個躺倒在地,怎么都不肯起來。
趙微也沒想到,扎馬步這么累嗎,再看看自己,一點感覺都沒有,唔……還是隨大流吧,于是也躺了下來。
而另一個對此沒有任何感覺的,便是那樞密院副使劉亮之子,劉毅。
趙云對儒學方面的事可能并不懂得多少,但是對于武學卻是懂得很多,一眼便瞧出趙微是在裝累,額頭連滴汗都沒有,就蹲不動了,誰信啊。
但是趙云不可能只教趙微和劉毅二人,只好退而求其次,緊接著繼續(xù)退而求再次,最后舍棄掉了基本功的打熬,而是進行基本的武術套路練習。
這其實反而正中了趙微的下懷,因為他本就知道如何鍛體,會一些簡單的拳擊竅門,愁的便是不懂如何發(fā)力,擊打何處,如何防御等等。
趙云便拿著大漢國習武之人,基本人人皆會的太祖長拳,一招招的比劃起來。只是趙云所授,和李守義當日所授,又有些區(qū)別。
因為趙云根本沒有提及內膀手這件事,更沒有提起呼吸法門等等,只有外膀手及其各路橋手。
而所謂橋手,其實便是太祖長拳的使用法門,這點李守義根本沒跟趙微提過。
趙云一招一式的進行比劃,一個個姿勢的演練,并且告訴他們這個姿勢擺出來后,守是守對方怎樣的進攻,而攻卻又是攻向敵方的何處。足足教了月余,才將一套基本拳術教完。
力從地起,每一式橋手最基本的姿勢便是馬步。雖說趙云沒有再讓這群孩子刻意的練習馬步,但是在這一招一式的學習過程當中,卻也比之前身體底子要好了些。
但武術一途,馬步扎得結實,腿上才有力量,那上肢打起來自然也是虎虎生風??墒沁@群孩子雖然擺得姿勢似模似樣,可打起來跟跳舞似的。標準的銀樣镴槍頭,中看不中用。
也只有趙微和劉毅學的格外認真,一招招的看明白是作何用途,思考又該如何去使用它。
劉毅也算是武術世家的出身,這套太祖長拳一早便已習過,只是耳濡目染之下,對武學的學習勁頭甚足,依然會看趙云所教和自家父親所教,到底有何出入,相互印證之間,來提升自身的武學水平。
而趙微則是和李守義所授的那些要訣,以及自身后世學來的一些拳擊法門一一印證,只是沒敢用那呼吸吐納之法。
依照老爹所言,不到十八歲練不得內膀手,否則傷身。
內膀手的使用方法和外膀手一樣,都是十二路橋手,只是練習時有著特殊的呼吸法門,每次出拳之時應有相應的呼喝之聲,便可以起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屬于正宗的內家拳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