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是一個優(yōu)秀的統(tǒng)帥。
冷鋒一千零三人到達大軍駐扎地的時候,軍營正在轉換營房的排列,從一個帥帳為圓心,士兵營房為半徑的圓形變成了三角形。
同等周長,圓的面積最大。三角形是最穩(wěn)固的圖形。
李靖沒學過數學,但是他的統(tǒng)帥思維和百戰(zhàn)經驗讓他選擇了這么安排。
夜晚休息時,圓形可以保證在占有足夠地方的情況下,減小外圍的周長。這樣利于崗哨消息的傳遞。
白天三角形陣容每個角都是輕騎兵,是三個隨時射出的箭矢,三條邊則是重騎兵玄甲軍和精銳。
冷鋒讓楊翼帶隊進營地交接文書,自己則進了玄甲軍的營地。
李世民太注重這次戰(zhàn)爭了,連手下最最強大的玄甲軍都派了五千出來!
何謂玄甲軍?就是人馬皆披黑色重甲的騎兵隊伍,玄甲軍人、馬身上的重鎧刀劈不開,槍刺不透,箭不能釘,除非是鏈枷這類武器,否則很難造成有效打擊。
這支玄甲軍是李世民的親軍,跟隨李世民征戰(zhàn)沙場多年,是李世民絕對的死忠。
李世民使用玄甲軍的戰(zhàn)術主要有這么幾種:側翼突擊、埋伏、正面突擊。
李世民最喜歡使用的戰(zhàn)術是側翼突擊,或是攻擊是敵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李世民通常會讓正面部隊先與敵人接戰(zhàn),等敵人銳氣受挫,受到消耗的時候,他再率領玄甲軍突擊敵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或者直接迂回過去,前后夾擊敵人。這樣的攻擊,往往是致命的一擊,會讓敵人就此崩潰了。
正面突擊,是以玄甲軍為前鋒,大軍為后繼,直接對敵陣實施沖擊,把敵人的陣勢沖亂、沖散,從而最終達到殲滅敵人的目的。
李世民曾率領500騎兵向竇建德的大軍挑戰(zhàn),并成功伏擊了他們的前鋒部隊,生擒了敵軍驍將。
這支隊伍,除了洛陽城外被王世充小挫一次以外,從未失敗過。就是小挫的那一次,也取得了三倍于損失的勝利。
可以說這是李世民手下的“特種兵”。
猛隊的建立理念跟玄甲軍是類似的,只不過猛隊更傾向于正面搗碎敵人!敵人哪里強就懟哪里,往往最強就是最弱,好多時候最強一破,敵人直接就會變得弱勢。
蠻牛跟蠻牛就是有共同語言,玄甲軍折沖校尉領著玄甲軍成員和李二牛帶領的猛隊在拔河。
一群熊一樣的家伙,從你來我往變成了僵持。
沒有獲得上場機會的玄甲軍成員則圍在外面吶喊助威。
李二牛吐氣開聲:“一二三!”
猛隊成員立刻一齊用力,玄甲軍那邊腳下一齊一個趔趄,險些就輸了。
“兄弟們!用力!”
帶頭的折沖校尉大喊出聲,頓時玄甲軍這邊發(fā)出了狼嚎之音,把剛才前進的半步又拽回來了。
在一百一十八個壯漢的拉扯下,麻繩頓時不堪重負,從中間斷成了兩截。
玄甲軍那邊頓時人仰馬翻,李二牛他們受過平衡訓練,盡管如此,也有好幾個一屁股坐到兄弟腳上的。
“奶奶的!晦氣!下次找個胳膊粗的繩子,咱們再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