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姚思廉的話眾大儒終于懂得了皇帝推木牌舉動的寓意。
可是,能識字的,有幾個愿意做教書先生?在大唐,只要是識字的,最差的也能混成一個掌柜,當掌柜可比教書先生有油水得多。
滿座雖然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可是家財萬貫的一個沒有,溫飽都解決不了的倒有幾個。
李世民見滿座大儒都在沉思,就開口說:“朕打算出資建一座書院,所收學生除了如國子監(jiān)、弘文館供給朝廷選拔外,余下外放到各州府,任‘教習’一職,朝廷發(fā)放俸祿。由教習開設州府級書院。
朕覺得,只要從現(xiàn)在起就踏實肯干,百年之內(nèi),一定可以將書院開設到縣!兩百年以內(nèi),就可以開設到村!三百年過后,哼哼……”
眾大儒聽著李世民的話聽得口水流下來猶不自知,三百年,只需要三百年,就算是田里勞作的農(nóng)夫,都能背誦優(yōu)美的詩篇!
那該是怎樣一副場景?。?br/> 韓崇文又問道:“陛下可知,開設這樣一所書院,需要多少錢糧?朝廷各官職都已定下,新增設一個職位又需要多少國庫的支出?”
李世民指著自己帶補丁的龍袍說:“朕覺得,衣足以蔽體即可,食,足以飽腹即可,住不至淋雨挨凍即可,天子出行,萬民拜伏即可。朕即位之初,即下令宮內(nèi)縮減用度,省下不少錢糧,新年之際,天下樓樓主又進獻錢財五十萬,除其中二十萬用于貧民建屋外,還余下三十萬!如此重資,可堪一用?”
韓崇文站起來,向李世民行五體投地大禮,趴在地上說::“陛下圣明!草民雖年老體衰,但是還可驅(qū)使三年五載,陛下開書院,請給草民留一席之地!”
眾大儒紛紛效仿韓崇文,大喊要加入書院。
李世民對這些大儒的反應很滿意,晉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悠然見南山”的話被士林廣為傳頌,朝廷開科舉,入仕的都是五姓七望的族人或者其他高官顯貴的族人,沒幾個民間的!
這讓他大為難受!現(xiàn)在好了,整整一百多長安大儒被“教化萬民”的糖果誘惑得五體投地,鄉(xiāng)野間的賢才離落網(wǎng)也不遠了!
李世民瞅了瞅李承乾,話說李承乾現(xiàn)在可掛著“副院長”的職銜呢!
李承乾領意,上前將大儒們一一扶起,才說:“承乾不才,正是書院副院長,書院創(chuàng)立,急需為師之人,諸位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儒,書院一定掃榻以待!只是書院還在建設中,尚需一年才能完工。在這之前,希望各位能參與到印書之中……”
提到印書,就好像揪住了這些大儒的心弦,有的表示要把自己珍藏的圖書獻出來,多印幾本,有的則含蓄地提出想要把自己寫的書刊印出來。
李承乾自然一一答應。
諸位大儒在天下樓后院親眼看到印書機的時候,恨不得立刻撲上去親近。
姚思廉更是搖頭晃腦一番:“真是檀木雕花難益氣,枯木印書可開花呀!”
……
每當遇到開心的事兒,李世民就想跟皇后說,多年的夫妻,只要他一天沒見著皇后,就渾身不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