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在一旁卻問:“那我的‘海’字是什么旁?我沒見過‘氵’這個字呀?!?br/> 趙微繼續(xù)解釋:“這個是‘水’字的簡寫,右邊是‘每’字,取哪都有水之意,哪都有水不就是海嗎?!?br/> 見著二人做恍然大悟狀,趙微就趕緊把所有部首都給寫了出來,然后讓他們一筆一筆的去寫部首,接著便拿出論語來,將那‘學’字給寫在了地上。
趙微在張家坪時上過私塾,他們的教育理念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個“義”,可不單指書中所蘊含的道理,還包括你如何記得這個字。
你只有跟著先生的聲音,一個字都不能錯的背了下來,那么日后自己看書時,便可以對照著書本上字的順序,記得你所背的那個字該如何書寫。
讀書人之所以少且金貴,大都是因為這個極為困難的學習方式。哪里有外面練武,師父擺什么姿勢,我便擺什么姿勢來得容易?所以所謂十年寒窗苦讀,那是真的苦得很。自學根本是無從下手,必須請先生教才行。
“那‘學’這個字的偏旁是‘子’上邊的那個東西嗎?”這個時候趙晴看到了趙微寫在紙上的“學”字,便又問了出來。
“這個字比較特殊,偏旁是下半邊的‘子’,上半邊那不是字,有一個偏旁叫‘宀’。”說著便寫了出來,然后那樹枝指給他們看,“你看這個‘宀’和‘學’字的上半邊比,是不是少了兩個點?”
趙晴趙海仔細來回瞅了瞅,發(fā)現果然如此,連連點頭,趙微繼續(xù)道:“‘宀’這個字念mián,是房頂的意思,而在咱們漢國,所有讀書人都是可以著冠的,你們想想平日里上街時,是不是路上會遇到不少人戴這樣的帽子,兩邊會多出來兩個小耳朵一樣的帽子。你再看看‘學’這個字,下面的‘子’代表我們這些學子,就是讀書人,而上面那半邊,便是房頂帶著兩個小耳朵,也就是頭上戴的帽子了,是不是很形象?!?br/> 趙晴和趙海對視一眼,發(fā)現果然如此,連連點頭。
“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太師所授的這句話,是何意思呢?”
趙海道:“先生說,是學習之后要記得溫習,你會發(fā)現溫習也會讓你很快樂。”
趙微聞言卻是笑了笑,李綱說這話時卻是沒錯,但是對小孩子而言,他們是聽不懂的,只能記得這句話是讓你要時常溫習,實際是不能理解,溫習為何就會快樂呢。
趙微道:“說得沒錯,學習應該多多溫習多多練習,因為啊,我們會從溫習和練習中發(fā)現讓我們愉快的事情。溫習和練習并不只是把原有的東西重新拿過來背一遍,練習也不是把原有的東西拿過來抄一遍。”
趙微說到此處,看了看趙海和趙晴的反應,一臉認真,于是拿起毛筆來,繼續(xù)說道:“拿寫字來打比方,我想寫一個‘學’字,我原本握筆時是一種方式,等我溫習寫第二次時,可能握筆會有另一種方式?!?br/> 然后趙微就換了一種握筆的方式,將持筆的高度變化了一下,同時墨汁也可以多蘸了些。
“比如手握住筆桿的高度、所用的力量、蘸取墨汁的多與少,和剛才是不是不一樣?”
趙晴趙海見狀紛紛點頭,然后趙微便又寫了一次“學”字,繼續(xù)道:“那么我寫出來的字必然也會不同?!?br/> 趙晴和趙海仔細看了看兩個“學”字,發(fā)現果然如此。
“這個因為溫習這個字,而產生的兩次截然不同的過程與結果,才是值得我們去愉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