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杜摯這么說,衛(wèi)鞅頓時怒不可遏,叱道:“荒唐!實在荒唐!”
“此非人道!先君到地下,自有人去侍奉他,去守衛(wèi)他,讓他得到應有的享受!但是這般人殉,你有考慮過被殉葬之人的感受嗎?杜摯,若是讓你去殉葬你愿意嗎?”
“你!你這是強詞奪理!”杜摯氣急敗壞地道。
“強詞奪理的人是你!”衛(wèi)鞅滿臉怒氣,仍舊據(jù)理力爭:“杜摯,我且問你,人死后是否能夠感知到人世間的事情?”
“這……我又沒死過,這事情無從得知。不過人死了,靈魂還在,故而先君的在天之靈,一定會保佑秦國的?!?br/> “荒謬,實屬荒謬絕倫!”衛(wèi)鞅不屑一顧地嗤笑道:“人死了,便是一了百了!如果死人真的有知覺,那豈不是亂套了?人是人,鬼是鬼,以人殉鬼,人鬼殊途,說不定因為這人殉之事,先王在地底下還要遭受更多的苦難!”
“而且,人口乃是國本,沒人就沒兵,沒兵就不能打仗,不能打仗這個國就亡了!我想先君在九泉之下,也不想看見秦國這般模樣!”
“衛(wèi)鞅!你少在這里危言聳聽!”杜摯昂著頭,臉紅脖子粗地怒道:“事情哪有你說的那么嚴重?不過是殉葬先君生前寵愛而無所出的嬪妃,和一些美貌的宮女,以及八百甲士,何至于國破家亡?”
“君上,杜摯此言大繆!”
衛(wèi)鞅的氣場十分強大,他冷冷的掃視了甘龍、杜摯一眼,又沖著嬴駟作揖道:“善與惡,何曾有過大小之分?以小見大,上行下效!若是國君都這么做,可想而知,秦國的公卿大夫也一定會效仿,屢禁不止!君上為秦國的表率,更應該做出一個好的榜樣!”
“若是按照甘龍、杜摯的這種做法。先君今日殉千人,他日公卿大夫一人殉百人,或者十余人,秦國還能有多少的人口?”
“昔日先君說,諸侯卑秦,丑莫大焉!但諸侯何以卑秦?就是這些陋習??!況且獻公之時,秦國就已經(jīng)明令廢止過人殉之風,何以再次恢復?這會為秦國帶來巨大的禍亂,遺患無窮!”
“你!”杜摯還要爭辯。
“夠了!”嬴駟立馬喝止。
對于人殉之風,嬴駟是深惡痛絕的。
人殉是古代葬禮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是階級對抗的產(chǎn)物,也是一種殘忍而野蠻的原始宗教行為,每次殉多少人,并無具體執(zhí)行標準,但有一個大概。
墨子曾說過,天子死后,殉葬者多則達數(shù)百人,少也數(shù)十人,將軍大夫級別的,殉葬者多則數(shù)十,少則幾個。
它出現(xiàn)于原始社會末期,盛行于奴隸制時代,春秋末期和戰(zhàn)國開始式微,漢代以后基本絕跡。
人殉,指的是用活人為死去的氏族首領(lǐng)、家長、奴隸主或封建主殉葬。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親、近臣、近侍,以及戰(zhàn)爭中的俘虜?shù)取?br/> 雖說在歷史上,漢代以后人殉逐漸式微,唐宋時作為普遍性法律制度的人殉消失,但是基于“自愿”的人殉的個案還是存在。且人殉之風,曾在遼金時期死灰復燃,又流行了近七百年!
朱元璋首開人殉之惡例,直到明英宗之時又廢止,只是在野豬皮的建州府治下通行人殉習俗,滿人好殉葬,上下皆然,夫死妻殉是定法。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用定法的形式將殉葬擴展到全國上下。
康麻子又廢止人殉之風,只不過在實際行動上大力表彰妻妾“自愿”殉死的舉動。民間各地官府表揚妻妾殉夫,稱她們?yōu)榱遗⒐?jié)婦,并修書、立牌坊。
故終清之世,實際上人殉制并未徹底根除!
這是真正的毒瘤!
咸陽令王軾又道:“君上,你不能聽信商君的一面之詞!地下苦寒,先君的靈魂正在受苦受難,君上為先君之子,于心何忍?”